阐明一个人对于现实的宇宙人生的真相,须要有正确的认识,从而产生正确的真知灼见,去破除一切谬妄的偏差的俗知俗见。这是要在教育方面着手,须有良好的教育,才能获得这种正见,而这种正见,也正是良好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
欲是欲念,正当的欲念,是由正当的思想而起的,所以亦叫“正思惟”。思惟的欲念,是有正和不正的两面,正的一面是善的欲念,不正的一面是恶的欲念,欲念亦是欲望。欲望是人生一切事业推进的发动机;如果每个人都没有欲望,世界便不会有进步。我们需要世界进步,又不能没有欲望,所以我们必须要控制欲望,使它向正当的路径发展,使它误入邪见的稠林;那么,有了正欲,一切贪瞋杀盗以及报复的恶欲,都可以根除了。
由于语言的好坏,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地的好坏,亦可以影响他人的感情的好坏。所以,好的和善的语言,对于使人增长慈和心,达到联络感情,发生团结的力量,是有很大的帮助。佛陀教人正语,是要人离去欺诳语、无义语、离间语、咒诅语,正是实现社会人与人之间和善生活的最好方法。
正业属于身体的动作方面,也就是正当的行为,为作为一个人在立身处世的正当行业。各据道德所应为,法律所宜作,戒律必须守,见之于每个人处理自己的各类工作,所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在公平的原则之下,实施其正当的行为。
正命是用正当的生活方式,做正当的资生事业,来维持自己的生命。任何的虚伪欺骗、违理叛逆、占卜吉凶、刁巧敲诈,以及投机取巧等职业,都避免去做。决不能因为谋生,便不择手段,玷染了自己圣洁的灵魂——正命。所谓“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正可用来体现养成正当的人格。
正勤是正精进的别名。放逸、懈怠、懒散,是作为一个人众善奉行的障碍,所以对于这些不良的嗜好,必须要用精进的勤力,去控制它,扑灭它;换过来的是奋发有为,勇往直前,大雄大力,不屈不饶的意志和精神。
正念能使人净化一切思想行为。因念是熟习明见、记忆不忘的意思。根据正见所知的宇宙人生的真相,经过正当的思惟,而习熟明记,念念不忘,运用于正欲正勤和于身口业造作之前,使自己的思想行为都不流于错误,便是这正念的工夫。
不邪为正,不乱为定。正定是使意志统一,心力集中,发生一种强有力的精神作用;由这精神作用,控妄制心,灭除贪欲、瞋恚、痴爱的系缚,导人超越世俗的险路,进入涅槃解脱的坦途;然后以自己的言教和身教,导引他人于正道。这便是由修习八正道所发生的自他两利的功用。
在八正道中,正见、正念、正定,都应从教育来培养。即我们佛学院和寺院在由从浅至深的修学中,先应注重于正见;而正念、正定,则在年长后自己自修。
正命是合理的经济生活;正语、正业,是生活的言论和行动。教育、生活、经济为人生社会的三要素;正欲、正勤,则为推动这三要素而完成人生的成长和进步。
所以佛教的教义认为,人类社会,如果能依佛法修习这八正道,过着正当的思想和行动的生活,那么社会就可安宁,世界就可和平,大家都能在自由幸福中过日子。
摘自:圣辉《佛说四十二章经集讲》
下一篇:念佛十六字诀
佛教的世尊是谁?
『世尊』是佛的十种名号之一。佛的十种名号分别为: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佛的十种名号是对佛的通称,比如『释迦牟
许愿还愿与发愿的区别?
很多人去寺院的目的就是求神拜佛,许愿或还愿。许愿是求神护佑自己,使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而还愿是自己的心愿实现后兑现许下的诺言。这种说法,其实是民间存在的一种民俗,而我们
佛教皈依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问:我的朋友已皈依三宝,成为佛教徒,但是仍追逐世间物质享用,也没有守五戒,这样皈依有何作用呢?皈依代表的意义又是什么?答:皈依是为了学习佛法,以佛为学习的榜样,经由菩萨道的修行来
弥勒菩萨为什么是未来佛?
“弥勒菩萨”意译为“慈氏”,于过去世修慈心三昧,慈育众生,所修的慈心三昧最尊最胜,无能及者,故名“慈无能胜”。弥勒菩萨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释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