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是汉语对佛教的宗教场所的通称——也可以说是雅称,因为在口语中,它也往往被称为“寺庙”。
如果考虑到历史上,寺院在文献中的别称可就繁多了。梵刹、伽蓝、道场、佛刹、净刹、精舍、兰若、丛林,都还是比较常见的,甚至还有人用檀林、绀园、旃檀林、净住舍、出世间舍、金刚净刹、寂灭道场、远离恶处、亲近善处、清净无极园等描述性称呼。
称呼虽然有这么多,但最基本的还是一个“寺”。这里有必要先说一下这个名称的起源。
“寺”起先是中国古代对于政府部门办公场所的称呼,类似于后来所谓“衙门”“机关”“办公室”之类。两汉之交,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国,因之有不少西域的僧人传法东来。外国人来了,当然归负责外交事务的部分鸿胪寺安排接待,于是乎,僧人安置的地方也就被称为“寺”。久而久之,佛教大盛,政府部门的办公场所不再称寺,它倒成了僧人居住、经像安置场所的专称了。
至于“院”,它本来是四周建有围墙的意思,将它用作佛教建筑的称呼,始于唐代在长安慈恩寺为玄奘所建的翻经院。到了宋代,这一名称大为普及,官立的大寺有不少被称为院。
一般来说,“寺”和“院”是有所区别的。“寺”是总称、通称,而“院”则往往指“寺中别舍”,即寺的组成部分。一个寺可能包含若干院。当然,也有一些独立的佛寺被称为“院”,但终究不如“寺”那样普遍,而且其规模往往比寺小一些。
下一篇:在家人可以直呼师父名字吗?
出声念佛和默念功德一样吗?
出声念与默念都是通过念诵,专注当下、清净心念,与经书、佛号所记载的诸佛菩萨大愿相应,依此大愿修正我们的言行、念头,逐渐向诸佛菩萨靠拢。阿弥陀佛在开示念佛法门时也未曾要
什么是戒律,是如何形成的,应如何看待?
什么是戒律?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
普皆回向是什么意思?净业行人如何回向?
什么是普皆回向?回向有三种:回因向果、回自向他、回事向理。回向要具备这三种才算圆满,称之为“普皆回向”。所谓的“回因向果”:把因地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成为往生西
舍利子是什么?如何形成?分为几种?
舍利子是什么?舍利是梵语?arīra的音译,是印度人死后身体的总称。在佛教中,僧人死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均称为舍利;在火化后,所产生的结晶体,则称为舍利子或坚固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