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铎’,乐器名;也叫做‘手铎’、‘手铃’、‘宝铎’、‘风铎’、‘檐铎’。—这些‘铃铎’,各为‘铃’的一种,都是用‘金、铜、铁’等金属所制造的。
‘铃铎’的起源,一般都认为是开始行于印度,这一个说法,有佛教的经典可资证明。大般若经第一曾说:‘天花垂盖,宝铎珠幡,绮饰纷纶,甚可爱乐。’又有理趣经说:‘铃铎缯幡,微风摇击。’又宝箧印陀罗尼经说:‘其塔乃七宝所成;上下阶级,露盘伞盖,铃铎轮樘,纯七宝所为。’另外还有千手观音及三十臂弥勒之圣像,各有一手执持‘宝铎’。—由于以上这些佐证,便可以确定‘铃铎’最初是出现于印度的了。
‘手铎’有柄有舌,振之即鸣。它的‘柄把’是独钴(一股)乃至五钴(五股)之形,略如‘杵’状,所以也叫做‘铃杵’。它乃是真言宗(密宗)、天台宗的呗器。
‘手铎’的用场,除了在‘密法’中时常和‘金刚杵’并用之外,最常见的场合,则是在‘瑜珈焰口施食’坛场使用它。在‘显教’来说,则是在‘引魂、礼忏’,主坛者指挥赞诵、庄严韵调时用之。
‘铃铎’中除了用手振击的‘手铎’之外,堂塔之‘相轮’及檐端所悬者曰‘大铃’;周礼郑玄注有云:‘铎大铃也’。我国寺院悬于塔檐殿角的‘铁马’,叫做‘风铃’,它也是‘铃铎’的一种。洛阳伽蓝记第五有谓:‘旭日初开,则金盘晃朗;微风渐发,则宝铎和鸣。’这就是描述著「风铎’的韵味的。另外在日本的法隆寺、唐招提寺、以及高野山等处,也悬有古色古香的‘风铎’。
契经中说:供‘铃铎’于塔庙,世世得好音声。释门归敬仪中曾说:‘声驻军马,由与铃供’。这是记叙释尊的弟子呗比丘的故事。呗比丘于多生多世之前,曾经布施‘风铎’(铁马)悬于佛塔檐下。因而感得生生世世声音清雅,足以感动禽兽的果报。
下一篇:佛教法器“木鱼”的由来及介绍
拄杖是什么?
‘拄杖’是拄身—支撑身躯之杖,也就是世俗间所用的‘手杖’之类。据毗奈耶杂事卷六说:‘佛在鹫峰山,有老比丘,登山上下,脚跌倒地。佛言:应蓄拄杖’。毗奈耶杂事又说:‘佛听蓄拄杖,
佛珠的详细介绍以及意义
佛珠是佛教徒用以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由于在僧俗间的广泛使用,了解佛珠的起源和意义,会对佛珠生起尊重心,故撰此文以飨读者。一、古印遗风——佛珠的起源佛珠,本称念珠,是指以线
佛教里的海青指的是什么?
‘海青’是我国僧团中主要的服装之一。它的款式:腰宽袖阔,圆领方襟,比较其他衣裳肥大很多。因此,通常也把它叫做‘大袍’。‘海青’这一名词,在辞源里解释它说:‘吴中称衣之广袖
古代比丘生活器具:头巾(僧帽)
头巾指比丘所用之帽子。又称头袖、僧帽、禅巾、菩萨巾。根据《四分律》卷四十记载,佛陀听许比丘天寒头部寒冷头痛时,以毳或劫贝作裹头。除此之外,禁止比丘裹头。《大比丘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