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是佛教的重要‘法器’之一,古时候称它为‘木鱼鼓’、‘鱼鼓’,或者是‘鱼板’。
‘木鱼’的由来,有一种传说,据说:从前有一位比丘,因为他违背了师父的教诫,下一世便转生为鱼类。那条鱼在背上生了一棵树,于风涛激荡的时候,痛苦难忍,以至于流血。后来他的师父从海上经过,怜悯他所受的痛苦,就为他启建了一场水陆法会。所谓‘水陆法会’,就是供养‘四圣’、施济‘六凡’的‘无遮法会’。那位有罪的比丘仰仗那一场‘水陆法会’的功德利益,才得以脱离了鱼身。他的师父依照罪僧的遗言,把他身上的那一棵树,刻成了鱼的形状,悬挂在寺院里,用以警示僧众们。—(此说存疑。)
另外,据百丈清规注和佛教仪式须知这两种典籍说:‘相传:鱼类目不阖睛,昼夜常醒;所以佛门中,就用木料雕刻成鱼形的“木鱼”,在赞诵时敲击它,以便警惕大众不要昏沉懈怠。’
又据释氏要览(又名佛学备要)说:‘五分比丘问佛:用什么木料作犍槌(‘犍槌’亦作‘犍椎’)?佛回答说:除了漆树,其他的木料只要能够响的,都可以用它去做。’
‘木鱼’的雕制方法,是先把一块木料雕成木鱼的粗略形状(毛坯),然后把内部挖空,再把外形刻出头尾和鳞甲。外表涂上红漆,再用金、黑两色,点睛画鳞。它的体积,比较小的口径只有两、三寸,比较大的口径有一尺甚至于两、三尺。
‘木鱼’的形状,最初的一种是挺直的长鱼形,这种‘木鱼’,通常都称它为‘梆子’。这种梆子悬挂在寺院的斋堂,或者是库房的走廊下,在集合大众时敲击它。后来又演变出一种圆形的‘木鱼’,这种‘木鱼’被放置在寺院的殿堂里,在赞诵时敲叩它,以便节制声调,并提醒心神。
在圆形的‘木鱼’中,不仅有首尾相接的单鱼形和双鱼形,后来更出现了一身二头的龙形木鱼。据说这是取乎‘鱼化成龙’,以表‘转凡成圣’的意义!
大形的‘木鱼’,放在桌垫上敲击。小形的‘木鱼’则拿在手里敲叩。
执持的‘木鱼’的姿式是:不敲时,双手扶持;鱼椎在‘木鱼’之外,两食指与两大指挟住,其余六指托之。
敲击‘木鱼’的姿式是:左手拿鱼,右手拿椎。执鱼是以母指、食指、中指拿住。执椎也是以母指、食指、中指拿往。鱼椎头与木鱼头向上相对。两手好像合掌的样子。这叫做‘合掌鱼子’。
敲击‘木鱼’,要用力平稳,不可忽轻忽重,忽缓忽急。如果须要快敲,应该由缓入急,渐渐加速。
下一篇:佛教常用呗器:鼓
如意、拂尘代表什么意思?
寺院到了进行大法会或传戒时,大和尚出来主法,经常会手执一个如意或拂尘,这又是代表什么意思?如意,原本是印度古代的爪杖,形状像云朵或手掌,是用来搔背止痒的。到了中国,就成为一般
佛教法器有哪些?
一、钟:寺院为报时、集众所敲打的佛教法器、依其用途分为梵钟与唤钟两种。二、鼓:有羯鼓、鱼鼓、云鼓、摇鼓、金鼓、石鼓、悬鼓等、依其用途可分为:斋鼓(食时所用)、浴鼓(浴时所
香板是什么?
禅堂里有一种法物称「香板」,这又是什么呢?禅堂里执行规矩的木板称「香板」,是警策之用,如果堂内有人不守规矩,就要打香板警告。比如,坐禅时老是打瞌睡,香板就要把他叫醒;或者有人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
一、钟钟,是寺院报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在印度,召集大众时,常常打击木制的犍椎。如(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记载,在七月十五曰比丘夏安居圆满而增长戒腊的曰子,称为受岁曰,佛陀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