钹又作铜钹、铜钹子、或铜钵子、亦称铜盘、铙钹等。用响铜所造,其形如圆盘,中央隆起如丸状,中心穿一小孔,系以布缕,两片互击而鸣奏之。
在杜氏《通典》中说:“铜钹亦谓之铜盘,出西戎及南蛮,其圆数寸,隐起如浮沤,贯之以韦,相击以和乐也。南蛮国大者,国数尺,或谓齐穆王素所造。”
《文献通考》中也记载:“铜钹亦谓之铜盘,本南齐穆王素所造,其圆数寸,中间隆起如浮沤,出西戎、南蛮、扶南、高昌、疏勒之国。大者圆数尺,以韦贯之,相击以和乐。唐之燕乐、清曲,有铜钹相和和之乐,今浮屠氏清曲用之,盖出于夷音。然有正与和,其大小清浊之辨欤。”
在佛教中,铜钹为伎乐供养具之一。经律中有多处记载,如《佛本行集经》卷十四中说:“一千之铜钹,一千之具萧,昼夜不绝于宫内。”描述宫中荣华的景象;而在《摩诃僧祇律》卷三三中则说与铙相同,为伎儿使用乐器之一种,也可视为娱乐用的打击乐器。
在《敕修清规·法器章类》说到铜钹使用的时机:“铙钹,凡维那揖住持、两序出班上香时,藏殿祝赞转轮时,行者鸣之。遇迎引送亡时,行者披剃,大众行道,接新住持入院时,皆鸣之。”
《大宋僧史略》卷下<结社法集>的项目亦说:“初集鸣铙钹,唱佛歌赞,众人唸佛行道。”即说明铜钹亦运用在众人集合行事时鸣之。
下一篇:梵呗赞诵的法器:云版
出家人刷牙刮舌工具:齿木(杨枝)
‘齿木’又名‘杨枝’。它是原始佛教时期,出家人用以刷牙和刮舌的木片。它也是大乘比丘们所应该随身携带的‘十八物’之一。唐代义净大师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说:‘每日旦朝,须
寺院大鼓是由牛皮製成的,是否有违佛教讲的慈悲?
听说寺院的大鼓是由牛皮製成的,是否有违于佛教讲的慈悲?在这片大地里,何处不是生命呢?牛皮已经成为物质,牛也已经不知到何处去,只留下这个骨头、皮,甚至在藏传佛教里,还有很多是以
梵呗赞诵的法器:铜钹
钹又作铜钹、铜钹子、或铜钵子、亦称铜盘、铙钹等。用响铜所造,其形如圆盘,中央隆起如丸状,中心穿一小孔,系以布缕,两片互击而鸣奏之。在杜氏《通典》中说:“铜钹亦谓之铜盘,出西
佛家用什么法器?都是什么材料的?
念珠“念珠”,也称作“佛珠”、“数珠”、“诵珠”、“咒珠”,昌念佛菩萨圣号或持咒时,用以计数和束心的工具。念珠,梵名叫做“钵塞莫”。根据佛经记载,持有念珠的本尊是毗俱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