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是印度语,梵文śarīra,或译室利罗、设利罗;义“骨身”、“体”、“遗身“,是印度人死后身体的总称。但本意却非如此。舍利最初意思是代表“米粒”,因为佛舍利形似米粒,所以得名。所以舍利最初只是一借代词语,完全是从其形状上立名的。
在印度,人死后的遗体,俗例多用火葬,火葬后的骨灰(舍利,藏在金属的、石质的、陶质的容器中,埋在地下。稍高出地面的即称为塔,塔是高显的意思,相当于中国的坟。藏舍利的容器,无论是金属的石质的,有特殊形式,可以供奉在屋里,也称为塔。这种藏舍利的塔,就是中国宝塔的来源。因此,舍利与塔,在印度民族宗教中,成为尊敬的对象。而中国对于祖先的遗体,坟墓便成为尊敬对象。
依于尊敬遗体的道理,高僧大德生前剃下的发、剪下的爪、牙齿、骨灰等,都是舍利,而受到尊敬。所以佛教中,有发舍利、爪舍利、牙舍利,及发塔、爪塔、牙塔等。
舍利子,是舍利中的坚固微粒,又名“坚固子”。舍利这一称谓,至后世脱离了其本意,而是特指佛陀或高僧遗骨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结晶体。高僧大德火化后,发现坚固或结晶的微粒。因此佛教徒,对此舍利中的“坚固子”,特别重视和尊敬,称为“舍利子”。佛经上说,舍利子是通过“六波罗蜜”(菩萨的修行)和“戒定慧”等功德所熏修的,是难得可贵而受到尊重的。近代印光大师也说,舍利子是修行人由于戒定慧的道力所成的,是心和佛相合的表相,和丹家所说的精气神没有关系。
佛教强调舍利子和修行人的修行功德相关,同时依据佛教义理,也肯定了舍利子的“无常”物质性。也有感应舍利,如在刻“龙舒净土文”刻版上就出现了舍利等;佛弟子尊重舍利子,是由于高僧大德的慈悲智慧功德。
下一篇: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
法门寺佛祖舍利
千年菩提路之法门寺【上】1987年,法门寺古塔倒塌六年后,人们发现了一座隐秘的地下宫殿。法门寺博物馆原馆长韩金科:第一道门上有一个铅锁,这个铅锁锁了一千一百一十三年,这个地
舍利子是吃素造成的吗
舍利子是吃素造成的吗有些学者提出,舍利子是由于佛门僧人长期素食,摄入了大量的纤维素和矿物质,经过人体的新陈代谢,形成大量的磷酸盐、碳酸盐等,最终以结晶体的形式沉积于体内
净慧长老谈释迦牟尼佛牙舍利的前世今生
舍利又叫舍利子,是梵文Sarira的音译,意为遗骨、灵骨,通常指佛或佛教高僧去世后火化遗留下的各种颜色的坚硬结晶体和残留物。佛经《金光明》卷四上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
舍利子的形成有哪些说法?
关于舍利子的形成有哪些说法?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下:(1)有些学者提出,由于佛门僧人长期都是素食,摄入了大量的纤维素和矿物质,经过人体的新陈代谢,极易形成大量的磷酸盐、碳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