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密大师,华严宗五祖;世称圭峰禅师、圭山大师。元和二年(公元八○七年),赴京师应贡举,途经遂州,听闻道圆禅师说法,乃随其出家,从拯律师受具足戒。太和二年(公元八二八年)征入宫中讲经,文宗赐紫方袍,赠以「大德」称号,相国裴休与朝野之士多受其教。 大师初承荷泽宗的禅法,精研《圆觉经》,深达义趣,后又从澄观学《华严》,从而融会教禅,对内提倡教禅一致,对外力图调和儒释道三教,为开佛教三教合一思潮的先河。
少时,通儒书。宪宗元和二年(807)二十八岁,将参加贡举考试,偶然造谒菏泽神会系下的遂州大云寺道圆,言下相契,便从他出家,当年从拯律师受具足戒。有一天随众僧赴斋,受得《圆觉经》,读罢有悟,回去向道圆陈述。道圆即印可他当大弘圆顿之教,于是授与《华严法界观门》。
元和五年(810),游方到襄汉,在恢觉寺遇澄观弟子灵峰,授与澄观所撰《华严经疏》及《随疏演义钞》,昼夜披寻,认为此疏辞源流畅,幽赜焕然。于是作书寄疏主澄观遥叙弟子之礼,并述所领解,遣弟子玄珪,智辉送往。澄观答书称赞,希望见一面印证所解。他就亲自到长安礼觐。这时宗密三十二岁,澄观已七十四岁。自后二年间,昼夜随侍。
元和十一年(816)春,在终南山智炬寺,遍阅藏经三年,撰《圆觉经科文》、《圆觉经纂要》各一卷。后来入长安,住兴禅寺。
穆宗长庆元年(821)正月,游清凉山,回到鄠县(属陕西省,在长安县西南),住终南山草堂寺,起草《圆觉经疏》。后到丰德寺,撰述《华严经纶贯》五卷,阐明《华严经》的关节次第。入草堂寺南的圭峰兰若,诵经修禅。太和年中,文宗邀入内殿,问佛法大意。赐紫方袍,敕号大德。以后又累次诏入内殿问法。朝臣及士庶归崇的也很多,特别是宰相裴休常受他的教旨,深入堂奥。
下一篇:紫柏大师简介
什么是业报?什么是因果报应?
什么是业报?业与报业报指的是善恶业因所生的果报,佛教业报理论认为:众生所受的一切苦乐及生活环境等现实,都是由自己造的业所感召的果报,自作自受,业报通三世。一、佛教“业”的
福慧双修是什么意思?
福慧双修,意思为同时修持福德与智慧二种庄严法门。所谓福德门有哪些呢?如六度波罗蜜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利益他人的善业都为福德。智慧门指般若,为自我利益的
慧净法师简介
慧净法师简介慧净法师, 1950年生于台湾台南市。童年时期接受过私塾教育,游心儒道古圣贤之林,于中华传统文化奠基深厚;亦曾信奉属于民间信仰之鸾堂,故于善恶因果报应,深信不疑。成
佛教的具足戒是什么戒?
具足戒,意即具备充足之戒。此戒为出家之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规,戒品具足,不似沙弥所受十戒等不具足,所以也叫作大戒。受具足戒之后,就可以取得僧尼的正式资格,成为僧伽组织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