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业,有善有恶,善良的口业可以鼓励人向善向上;粗恶的口业,犹如一把利斧,若运用不当,不但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所谓“自害害彼,彼此俱害”。
又人生不过身、意、口业,据佛所言,口业果报多于身、意二业,以发意则未必形于外,而出口则易见;又举身为恶,犹有时艰阻,不若口之易发。况且一句话是功德,一句若是罪过,所以说话要非常戒慎啊!
在《龙舒增广净土文》中,举出九种譬喻以劝戒口业,即:1、口诵佛名,如吐珠玉。2、口宣教化,如放光明。3、口谈无益,如嚼木屑。4、口好戏谑,如掉刀剑。5、口道秽语,如流蛆虫。6、口说善事,如喷清香。7、口语诚实,如舒布帛。8、口言欺诈,如蒙陷井。9、口称恶事,如出臭气。
凡夫瞋恚之火炽盛常燃,逢缘起障,触境生瞋,所以发言一怒冲口烧心,损害他人,痛如刀割,有乖菩萨之善心,常违如来之慈训。所以《业报差别经》说:“粗言触恼人,好发他隐私,刚强难调伏,生焰口饿鬼。”如《大智度论》载,或有饿鬼,先世恶口,好以粗言恼害众生,众生憎恶,见之如仇,以此罪故,堕饿鬼中。又《修行道地经》说:“口痴而心刚,不柔无软说,常怀恶两舌,不念人善利,所言不了了,藏恶在于心,如灰覆炭火,设蹑烧人足。”这都是粗言于人于己之祸害。
所谓修行,是要使身口意三业清净,尤其修口,是非常重要的。《修行道地经》说:“其语常柔和,顺从言可人,言行而相副,心身不伤人,譬如好华树,成实亦甘美,佛尊解说是,心口之谋相。”《金刚经》里说,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异语者、不妄语者”。佛陀说好话、正语,所以能受众生尊敬。因此,我们要口常行慈,不妄不假不骗,常说善良、慈悲、道德、恭敬、赞叹别人的语言。例如:佛陀往昔在因地中与弥勒菩萨一同修行,由于佛陀经常赞叹诸佛菩萨,以此赞叹功德,所以佛陀较弥勒菩萨早成正觉。
又佛陀说修习善语可获十种功德,即得柔软语、捷利语、合理语、美润语、言必得中、直语、无畏语、不敢轻凌语、法语清辩、身坏命终得生善道。
语言是表达意志、思想的重要工具,所以我们要善用它,修习善语,随口说赞叹的话,鼓励的话,建设性的话,使口里所出,句句是金玉良言,是法味珠玑,利益众生,充实自我,这即是“彼我兼利”。
下一篇:四摄化地
佛遗教经简介
佛遗教经简介《佛遗教经》,简称《遗教经》,又名《佛垂涅槃略说教诫经》,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是佛陀释迦牟尼一生弘法言教内容的概括总结,是佛将入涅槃前对众弟子语重心长的谆
涅槃经简介
涅槃经简介《涅槃经》,又称《大般涅盘经》、《大涅盘经》、《大本涅槃经》。北凉昙无谶译,四十卷,十三品。是宣说如来常住、涅槃常乐我净、众生悉有佛性乃至阐提成佛等义的经
十八地狱是什么意思?十八地狱名称
行善生天堂,作恶堕地狱,地狱思想对中国民间信仰的影响,由来深远且巨。佛教亦有天堂、地狱之说。佛教认为地狱有十八种,称为十八地狱,分别是:八寒地狱、八热地狱、孤独地狱、近边
明末四大师
中国佛教史上,历代高僧辈出,他们的教化风范,不但名重当时,且为后世立下榜样。明朝末年,有四位德学兼备、行仪可风的高僧,世称明末四大师。一、憨山大师名德清,字澄印,号憨山,安徽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