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人生活在天地之间,脱离不了你我的人际来往,除了物质需求之外,更要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俗若就:“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人与人之间如何勾通?如何保持和谐?佛法提出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圆满、和谐。
布施谓以慈悲心而施福利与人,是众行之源,六度之初,亦为四摄之首。如何布施与人结缘呢?布施除了金钱之外,还有劳力、欢喜、智慧、无畏等布施,也就是所谓“财施,法施、无畏施”。布施在日常生活上是非常容易实行的,随口的布施,随手的布施,随意的布施,随喜的布施,随心的布施,不需要花很多本钱,随时随处
可以做功德。布施能使人远离贪心,能招感幸福的果报。据《优婆塞戒经》说,乐施之人可获得五种利益:1、终不远离一切圣人,2、一切众生乐见乐闻,3、入大众时不生怖畏;4、得好名称;5、庄严菩提。布施是摄受众生的第一步,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用心思,切实去奉行,必定能够处处如意,人人有缘。
爱语,谓依众生之根性而善言慰喻,令起亲爱之心而依附菩萨受道。《大宝积经》说,爱语是常不舍离欢喜之心,爱语是以无染心分别开示,爱语是对来乞众生善言安慰,爱语是演说利益之事。佛陀是爱语的实践者,据经典记载,佛陀每见人来,则曰善男子、善女人,对众生软言慰喻。所以,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说爱语,让人生起欢喜心,必能获得许多的友谊。
利行,谓行身、口、意善行,利益众生,令生亲爱之心而受道。《大宝积经》说,利行是满足自他所有意乐;利行是深心无悔;利行是自利利他,平等摄受;利行是弃舍自利,专务利地。佛陀在过去世中,为了度化众生,舍身饲虎,割肉喂鹰,这种难行能行的利他行,莫不是以平等心、大悲心利益一切众生。
同事,谓亲近众生,同其苦乐,并随众生所乐,分形示现,令其同霑利益,因而入道。《大宝积经》载,同事是随己所有智慧及功德,为他人说法,摄受建立一切众生,令其安住佛法之中;同事是以平等心帮助成就诸来乞者;同事是回向大乘;同事是常起深心,无间说法。佛陀降尊就卑,示生娑婆,不舍慈愍,教化顽强众生,又常分身遍尘刹,摄受众生,这正是同事摄的最佳明证。
为什么菩萨要行四摄法度化众生呢?据《大宝积经》说:“言布施者,为欲坚固菩提根本。言爱语者,为欲成就菩提萌芽。言利行者,为欲开发菩提妙花。言同事者,为欲成熟菩提胜果。菩萨摩诃萨为欲修行大菩提故,以如是等四摄之法,处于长夜,摄受众生。”
下一篇:知足与不知足
真禅法师简介
真禅法师简介真禅法师(1916~1995年)江苏东台人。字妙悟,别号昌悟。六岁从净修法师出家,十五岁受具足戒。先后就读于东台三昧、焦山定慧、镇江竹林等寺之佛学院、及南京华严师范
净慧法师简介
净慧法师简介净慧法师,祖籍湖北新洲,生于1933年。1951年十八岁时到广东云门寺受比丘戒,得以亲侍中国现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因敏悟过人,深受器重。改革开放,先后任《法音》杂
虚云法师简介
虚云法师简介虚云禅师(1840--1959),湖南湘乡人,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六十岁后改字幻游,号虚云,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虚云禅师,十九岁出家,二十岁依福州鼓山涌泉寺
明真法师简介
明真法师简介明真老法师俗家姓赵,名哲,出家后法名明真,号真慈。他是湖北省荆门县人,1902年出生于荆门县乡间的农村家庭。二十三岁时弃职舍家,投入武昌莲溪寺,依圆安法师座下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