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大乘经论中,关于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的典籍,有统计共200部,约占大乘经论的三分之一。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及《无量寿经论》,合称“三经一论”。
阿弥陀佛,梵文amitbha,意译为无量,另外还有一梵文称amita^yus,意译为无量寿。因为“无量寿”即是“阿弥陀”的意译,所以在过去的许多研究中,西方净土便不分无量寿、阿弥陀,而统称阿弥陀经变。这种统称,从大的方面说,没有错误,只不过一个是意译,一个是音译。但是,从“经”的系统上来说,《阿弥陀经》与《无量寿经》是两个不同的经系。
《无量寿经》是净土群经的纲要。它最早传入东土,译本也最多。自汉到宋有12种译本,现存5种,其中流行最广的是曹魏康僧铠所译的《佛说无量寿经》。隋代吉藏所撰的《无量寿经义疏》说《无量寿经》的宗旨,一是比丘法藏修因感净土果,二是劝物修因往生净土。具体内容包括: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如来”前发四十八愿,后成为无量寿佛,其世界名曰“安乐”;无量寿佛的种种庄严、安乐国土,亦即“西方极乐世界”,美妙无比;十方世界的人,有诚心愿意到极乐世界去的,可以有“三辈往生”,即上辈往生、中辈往生、下辈往生;舍五恶、去五痛、离五烧而获五德;往生极乐世界可分“胎生”、“化生”。佛说此经时,三千世界、十方佛土、百千音乐自然而作。
《阿弥陀经》有两种译本,即北朝鸠摩罗什译于公元402年的《佛说阿弥陀经》和唐朝玄奘译于公元650年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今均存。《阿弥陀经》主要讲,西方过十万亿佛土中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阿弥陀佛国里的“众生”,没有痛苦,只有快乐,故名极乐;极乐国土的种种庄严,无与伦比;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临终时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由此我们可知《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的译者不同,长短悬殊,内容有异。而且二者最大的不同是,《无量寿经》提出了“三辈往生”以及往生的途径,而其中的“莲花化生”是关键。它解答了人们如何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的悬念,即“于七宝花中自然化生”,而《阿弥陀经》中没有这个内容。因此,隋唐时期的僧尼、文士,对两经的区别是绝不含糊的。
事实上,在敦煌壁画中也存在这种区别。无量寿经变主要摄取经中“安乐国土”与“三辈往生”之说,而阿弥陀经变则没有“化生”的画面。因此,“化生”是将无量寿经变从阿弥陀经变中分离出来的主要依据。
怎样如法的受持《佛说无量寿经》?
对《佛说无量寿经》要熟悉它。这部经的境界太宏大了,而且包含着大乘八宗的理念。它需要我们有教理的基础,也需要有文言文的基础,也需要有信仰的情怀,还要有比较清净的信愿心去
净土三经之无量寿经译文、原典、注释
译文我亲自听佛这样说:那时,释迦牟尼佛住在王舍城附近的耆阁崛山中,与诸多的大比丘僧共一千二百五十人在一起。这些大比丘僧都是众所周知的佛的声闻大弟子,他们中间,憍陈如尊者
为什么称《无量寿经》为净宗第一经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而在净土宗的经典中,《无量寿经》是净土宗的第一大经典,正所谓‘此是净宗第一经’。大家都念《阿弥陀经》,甚至有许多人还不知道有《无量寿经》,因为《无量寿
如何拜《无量寿经》?拜经的具体做法
问题:您在讲经当中,提到过做钝功夫,如拜《无量寿经》,一字一拜,具体做法可否讲得再清楚一点?大安法师答:读诵、礼拜、抄写经典,都是修行的一些方法。拜经功德很大,所以我们常常说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