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世界”一词,其实源自佛教,在佛经中随处可见。佛教常讲“三千大千世界”,简称“大千世界”;我们平日常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或说“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如何如何。那么,“三千大千世界”究竟是啥概念?是三千个“大千世界”?释迦牟尼所在娑婆世界和大千世界是什么关系?我们地球在三千大千世界中有何地位?
佛经中说,一个日月系为一个小世界,须弥山为日月环绕的中心,也就是说,一个须弥山即是一个小世界。
须弥山的问题至今仍是佛教学中的谜,一些开明的看法(如日本学者)说是出于印度古老的传说,佛陀在世时仅是假用传说来阐明佛法,传说中的须弥山的或有或无,不是佛陀所要阐明的目的,佛陀的目的乃是利用须弥山的传说而阐明觉世济民的佛法——这是很可取的。
但是,若要说到佛教的世界观,那又非要说到须弥山不可。须弥究竟何在?笔者不敢否定,但也无从肯定,在我们尚未究明真相之前,存疑是比较安全的态度,所以我想把须弥山的问题暂且搁置一边。
小世界的范围既是一个日月系,那该是指的太阳系或恒星系了,因为每一恒星均有若干的卫星,恒星都是日,卫星都是月。对太阳而言,月球固是月,地球等九大行星也是卫星也是月。
一千个小世界,称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每一小世界的范围,是由一个须弥山至色界的梵天。
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每一中世界的范围,到达色界的光净天。
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每一大世界的范围,到达色界的光音天。
大千世界,是由一千小世界累进千倍为中千,再由中千累进千倍,一共经过三次千数的累进而成,所以称为三千大千世界,其实只是一个大千世界而已。
大千世界的统治者,是色究竟天的大梵天王。每一个大千世界都有一位大梵天王,大千世界有无量无数,大梵天王也有无量无数。我们这个大千世界总称为娑婆世界,每一大千世界即为一佛的化区,释迦称为娑婆教主,原因即在于此。
我们所处的地球乃是大千世界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单位而已,释迦为了普化他的化区,所以要用千百亿化身才能应化周全,虽化千百亿身,仍在娑婆世界的一个大千世界中而已。
由此可见,佛教的世界观,该是多么的广大而又合乎近代天文学的观点了。
居士是否可以超度亡灵?去做经忏能收别人给的钱吗?
善士问:居士是否可以超度亡灵?去做经忏,别人给钱,是否可以接受?大安法师答:这桩事情,作为居士你得要有自知之明,先自己老实念佛,自己料理好自己为好。经忏佛事不是居士身份所能作的,
一个故事告诉你什么是佛度有缘人
遇佛得度,必须要与佛有缘,否则即使佛现于眼前,障深垢重的人,仍旧不见不闻。在《大智度论》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佛陀在世的时候,他有一位邻居,叫城东老母,佛陀虽然是无缘大慈、同
佛弟子该如何与大众相处?
学佛以后不知道如何与大众相处?朋友越来越少?性格也变得内向了?怎么办呢?其实,和合很重要,佛法就强调和合。和合有两种,一种叫理和,一种叫事和。从理上讲,我们来到道场听经闻法,目的
“佛学”与“学佛”的不同
“佛学”与“学佛”虽一字之差,但其内涵却有所不同。佛学只讲闻和思,缺乏实修;而学佛则涵盖了闻、思、修全过程,不仅要学习和思维,更注重行持。释迦牟尼佛将其亲身体证的成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