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以后不知道如何与大众相处?朋友越来越少?性格也变得内向了?怎么办呢?其实,和合很重要,佛法就强调和合。和合有两种,一种叫理和,一种叫事和。从理上讲,我们来到道场听经闻法,目的就是为了同证无为解脱。对于我们修学净土的人来讲,那就是要往生西方,往生极乐,这个叫我们的根本目的。然后再乘愿再来,度化众生。当你把这个目标看的很明确、很清晰,念念不忘的时候,其他的事情都是小事情,你就不会计较了,这是理和。
那事和怎么去做呢?底下讲了六和,通常叫六和敬。哪六和?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 我们佛弟子跟大众相处的时候,要以这六和作为准则。
身和同住,就是我们在一个团队,比如在寺院里面,几点起床,几点休息吃饭,要跟大众一起统一行动,服从指挥。第二个是口和无诤,身、口、意中嘴巴最容易造业,特别在团队里相处一定要注意,不能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要和颜爱语,态度要好,话的内容也要好。
意和同悦,就是思想要一致。包括下面的见和同解,认知标准要一样,修禅宗的就到禅宗道场,修净土的就到净土道场。戒和同修就是守好自己的戒律,每个道场有每个道场的制度,你到了哪都要遵守。利和同均就是我们在供养面前,特别讲出家人,一定要平等,普同供养,平等供养,这就是事和的具体做法。
下一篇:人生究竟是苦还是乐?
娑婆世界和大千世界是什么关系?
汉语“世界”一词,其实源自佛教,在佛经中随处可见。佛教常讲“三千大千世界”,简称“大千世界”;我们平日常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或说“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如何如何。那么,“
五欲之害
《楞严经》上佛说:“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我们和佛就如此不同。《楞严》一经,由阿难发起,做我们的模范。全经着重说“淫”字,由这淫字说出很多文章来。最初由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意思
本师释迦牟尼诞生之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很多人对这句话抱有异议,佛教不是讲“无我”,说这话岂不是太狂妄了吗?这个“我”到底是什么意思?师父,“我”就
家人不支持学佛怎么办?
家人不支持我学佛怎么办?之所以家人会反对我们学佛,是因为我们自己做的不如法。学佛是学习佛菩萨“慈悲无我”的精神,若能把这种精神运用到生活中去,相信家人不但会支持我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