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家人会反对我们学佛,是因为我们自己做的不如法。学佛是学习佛菩萨“慈悲无我”的精神,若能把这种精神运用到生活中去,相信家人不但会支持我们学佛,还会愿意接纳佛法。
现代人学佛偏重于形式,而容易忽略内涵,认为修行与生活是两回事儿。修行就是念佛、诵经、跑道场,生活中却依然不改自私自利、说人我是非的习气,还抱怨家人不学佛,自己却连家也不收拾,饭也不做。这种只顾自己“修行”,全然不顾家人感受的行为,完全体现不出学佛人应有的慈悲无我精神,家人不反对才怪!
正所谓“佛菩萨所在之处,要令一切众生欢喜”,若令众生烦恼了,就证明我们做错了。作为大乘菩萨行者,应处处恒顺众生,以众生为第一。在家要孝顺父母,关爱家人,当家人欢喜了,自然支持你学佛,等机缘成熟后,再以善巧方便度家人进佛门。这才是真正践行大乘菩萨的慈悲无我精神,积累成佛路上的福德资粮。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本源法师
下一篇:为什么听法师讲经总是听不懂?
人生究竟是苦还是乐?
《法华经·譬喻品》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三界没有究竟永恒的快乐,苦才是人生的主旋律。佛陀在经中告诉我们,人生有三苦:苦苦、坏苦、行苦。“苦苦”包含生、
一个故事告诉你什么是佛度有缘人
遇佛得度,必须要与佛有缘,否则即使佛现于眼前,障深垢重的人,仍旧不见不闻。在《大智度论》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佛陀在世的时候,他有一位邻居,叫城东老母,佛陀虽然是无缘大慈、同
“忍辱”的真谛与智慧
遇到观点冲突时,你会发脾气或是“忍辱”?忍一时真会风平浪静,退一步真会海阔天空吗?佛教所说的“忍辱”与胆小怕事、唯唯诺诺到底有何区别?佛教为什么教人忍辱?现在告诉大家佛教
佛教的“苦”和基督教的“罪”是一回事吗?
由惑造业,由业感苦,因苦生惑,永无了期。亚当夏娃,偷吃禁果,子子孙孙,都要受苦。佛教的“苦”相当于基督教的“罪”吗?一般无宗教信仰的学者的确是作如此观的,他们以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