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观点冲突时,你会发脾气或是“忍辱”?忍一时真会风平浪静,退一步真会海阔天空吗?佛教所说的“忍辱”与胆小怕事、唯唯诺诺到底有何区别?佛教为什么教人忍辱?现在告诉大家佛教“忍辱”的真谛和智慧。
1、“忍”是一种心境,忍不是纵容,是心里不起嗔怒,用慈悲心来忍辱。
2、“上马杀贼、下马学佛”从慈悲而非嗔恨的角度令恶性众生命断,也是慈悲的体现,虽是杀业,但内心出发点不一样,果报也不一样。
3、对付“懈怠”的方法要“精进”,“精”就是要专一,“进”就是不退。
4、要做情绪的主人,不要做情绪的奴隶。
5、因果通三世,今生的果报是过去世行为决定的。
6、对于不如意的人和事,要常用智慧做还债想,这样不仅增长了自己的功德,也把冤家转换成了朋友。
7、受到别人的侮辱,要把对方视为善知识,别人来伤害你,都是善知识来成就你。要与大众结善缘,不要结恶缘。
8、忍辱不是逃避现实,辱境出现后,首先要智慧的分辨,这个辱境是否对社会有不良影响,要权衡它的利弊关系。
9、如果只是作为一个普通凡夫,无法忍辱,但如果想要成为成功的人,必须要有忍辱的智慧。
10、有些东西,也许你并不喜欢,甚至嗤之以鼻,可是对方已经给了你他认为最好的……所以,如果可以,请珍惜所有对你真心好的那些人吧。
11、人在世上成功的标准是身体好、心情好,要实现这些,就要时时刻刻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
12、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忍辱也是保护由布施、持戒得来的福报。
下一篇:最好的消业障办法:忏悔
十法行有哪些?大乘十法行的内容及重要性
《辩中边论》中讲到,要成就闻、思、修,必须有十种法行作为基础。十种法行即书写、供养、施他、听、披读、受持、正开演、讽诵、思和修。十法行在大乘佛法的修行中非常重要。
居士是什么意思?居家修道之士
文钞原文:所言居士之名者,居家修道之士也。实者即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修行世善,以立其基。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普愿自他,同了生死。能如是者,方可不
何为“信愿行”呢?哪一种资粮最圆满呢?
我们通常所念的《阿弥陀经》,是专门介绍净土法门的。阿弥陀经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信愿行三资粮,阿弥陀经就是讲信、愿、行。何为“信愿行”呢?信愿行,净土宗祖师所总结的净土法
这世间有哪些逆增上缘?
身处世间,顺逆境无不在我们生活周遭交替发生着。顺境固然是助人成功的跳板,逆境同样可以激发心志,而成为逆增上缘。如果没有专制的厉声,哪来慧远大师“沙门不敬王者论”的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