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和弟子们每日托钵乞食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温饱吗?其实托钵乞食是为了给众生一个增长善根的机会,使施主得到大福报,以下故事中的婆罗门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且化解了心中的烦恼,最终得到证果。
舍卫城中,住着一位婆罗门,他天生聪颖灵敏、心思缜密,且拥有无数财宝,富可敌国,一生中几乎没有他想要而得不到的事物,城中的居民因而对他百般羡慕。他非常排斥佛法,常说:“布施是浪费金钱,行善是无义之举。”
一天正午,舍利弗尊者现神足通使自己变现在婆罗门面前,手持瓦钵立定不动,此时正坐下来准备用餐的婆罗门,见到突然而至的舍利弗尊者,勃然大怒,平时就看不起乞食行者的他,本来正准备破口大骂,但是当他张口时,忽然心生一计,他要让这讨厌的出家众自讨没趣。
于是婆罗门转身坐下,对于舍利弗尊者像是没看到似的,既不驱逐也不表示欢迎之意,只自顾自的用餐。过了好一会儿,婆罗门吃饱了,便将原本要用来净手漱口的水,倒入舍利弗尊者的钵中,并说:“这就是我所要施舍给你的东西,你走吧!”没想到舍利弗尊者竟一点也不生气,反而慈悲地祝愿道:“愿您今日诚心的供养,使您百劫千生受无量福报。”说完,舍利弗便转身离去。
婆罗门看着尊者渐行渐远的身影,心当中竟不知怎的起了恐惧的念头,他一边步一边想着:“倘若这沙门将我的举动张扬出去,人们定会认为我是个毫无恭敬之心的吝啬鬼。”婆罗门愈想愈不放心,于是决定派佣人去将舍利弗尊者追回来。
舍利弗尊者离去后,便直接回到精舍,他思付着:“我该如何运用这钵水,使施主得到最大的利益呢?”不一会儿,他便想出了一个方法。将钵中水倒入泥地中混合搅拌均匀,再将和好的水泥取出,铺设在佛陀平时所经行之处,并向佛陀说:“这位施主生性怪吝,只愿意布施些许的水,然而为了令他免堕三涂恶道,因此我将这钵水和泥,为您铺一点路,伏愿佛陀慈悲,在这块地上行走,使这位婆罗门永生永世得大福报。”佛陀听了便慈悯地接受舍利弗的要求,入正定在泥地上步行。
这时,婆罗门所派遣的佣人看到了事情的经过,深受感动,立即返回婆罗门家中向婆罗门具陈其事,并说:“至高无上的佛陀本为一国王子,如今他舍弃了人人称羡的转轮圣王之位,率领弟子修行、持体乞食,这无非是为了让众生有修福报、增长善根的机会呀!实在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这些事。”婆罗门听了,对于原先自己的恶行恶念惭愧无比,于是他带着全家大小一同到精舍向佛陀求哀悔过,希望佛陀能原谅自己的愚痴。佛陀便为他们传授三皈依并说法,婆罗门当下化除了心中种种烦恼,得道证果。
济公外传——假济公为民除害,真济公收之为徒
降妖济公冒死除害疯癫和尚仗义收徒——济公外传在一个地方,有一个面积不大、水深莫测的湖泊,周围的百姓一直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近来却不断出现怪事,常有人失踪,活不见人,死不
南泉普愿禅师被土地神觑见踪迹的故事
有人吐槽说:师父,你很久没有写禅宗的故事了。好吧,今天就来说一说一位禅门的大德,南泉普愿禅师。这位禅师对于不了解禅宗史的亲们来说,也许会感到陌生,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师父和他
出家六次,还俗六次的质多哈达尊者
质多哈达尊者是一位非常有特点的尊者。他出家前是舍卫城的一位农夫,家境非常贫穷。他以牧牛为业,每天就靠给东家放牛来谋生,那个时候放牛是很不容易的。有一天他赶着牛群来到
玄奘法师生命最后的日子是这样度过的
在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的历史记载中,玄奘法师对译场的助手和弟子们这样说:“玄奘今年六十有五,必当卒命于此伽蓝,经部甚大,每惧不终,人人努力加勤,勿辞劳苦。”在玄奘法师的一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