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的人知道布施可以得到富贵的果报,所以他去布施。其实布施,也可以治好自己的贪心跟吝啬,变成一副良药。如果布施能有菩提心和智慧的心所摄持的话,那所带来的果报就更加不可思议。
每一个法你带着三种不同的心去做同样的功德,所产生的果报那是天壤之别。其实布施、持戒、忍辱都是让我们的福报可以增上,可以享受富足的生活,还有美貌的容颜。但是如果你没有被菩提心所摄受的果,这些都是有量的。
但是以菩提心所摄受的布施也好,忍辱也好,那样的果报跟福报是无法衡量的,因为这个果报太强大了。强大到什么程度呢?强大到直至菩提,也就是说你修布施、持戒、忍辱,你可以直至成佛。但有些人修了以后,享受一世的富贵,那就结束了。
当我们去做任何功德的时候,你是带有菩提心的摄受,那果报就可以直至成佛。你生生世世都用不完,用之不尽。如果你只是一种一念的善心的摄受,那你今世的布施,来世可能得到一个福报,就享受完了。
比如说我们现在来到这个娑婆世界,得到这个暇满人身。所以这种暇满人生是福报的一种体现,如果你这个福报去追溯,就是你前世积累了布施、持戒、忍辱的功德。前世所积累的功德,因为你没有菩提心的摄持,所以没有达到圆满的功德。因为这个福报没有被菩提心摄持,没有智慧的引领。
所以过去世不管你付出多少代价而积累的福报,这一世得到了暇满人身。这个福报的果就已经用完了,就没有了。再往下轮回的时候,如果我们这一世没有给自己筹备更多的资粮,过去世那个人积累的所有福报就在这一世享用完了。我们穿好的、吃好的、玩好的,其实都在消耗过去世积累的福报。
我们在享受着世间幸福的同时,一定要记得不断地去积累福报。因为我们的轮回不是最后一次,还要轮回很多次。如果这一世解决不了轮回的问题,那轮回的次数是无法用数量来衡量。所以要积累更多的福报,当然越多越好。
我们在修持一个法的时候,一定要知道怎么去用心。如果一个是有菩提心摄持的布施,一个是没有菩提心摄持的布施,同样供养一万块钱,那你有菩提心摄持的人,那他生生世世都可以受用。但是这个没有菩提心摄持的人,他布施的一万块钱,可能来世得到富贵生,享受完了一辈子就结束了。
所以经过这样的例子就是告诉我们要会用心,你同样付出那样的财富、时间、经历,但是因为你用心不同,所得果报不同。在《地藏经》里也讲同样这样做功德有三生受福、有百生、千生、万亿生受福,有生生世世受福。
如果你是用出离心来摄持做这些功德,那你就会得到解脱轮回的果报;那你是用善心善念来摄持的话,你就会得富贵的果报;如果你是用菩提心摄持的话,你就会成就自己的菩提。三个次第,三种用心,成就各自不同的果报。
布施,在人天善法当中的布施,你就得人天国果报;在解脱道的人心中的布施,就是治好了自己的贪心跟吝啬;在菩萨的布施就是用四摄法当中,去用菩提心来帮助无量的众生生生世世行持菩萨道。所以用菩提心摄持,那你这个布施的法门,就是最圆满最殊胜。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是我闻报德寺
在家念佛和在道场念佛有什么不同?
在家念佛和到这里念佛有什么区别?如果我们单从佛号上来讲,每一句佛号的力量都是一样的。如果念佛这个人是圣者,不论大家共修,还是他一个人独处,其实问题都是不大的,因为他内心具
念佛人之间要如何相互称呼?
念佛人之间如何相互称呼呢?念佛人互相之间称“莲友”,意思是“像莲花一样的朋友”。必须是没有贫富美丑之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管爱我恨我、逆我顺我,也都能够随缘随分帮
如何积攒菩提资粮?四种积聚菩提资粮的方法
学佛是通过建立信仰,让我们在佛法智慧之光照耀下,断除无始以来的黑暗烦恼,在佛陀慈悲利生的大爱精神感召下,发起“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无上悲愿,在自利和利他的过
在寺庙可以跟着唱钟声偈吗?为什么要做早课?
在寺庙做早课师父唱晨钟偈我们能跟着一起唱吗?我们为什么要做早课呢?现在我来分享今天的这个提问。我们在寺庙里如果能跟着去唱钟声偈,他的功德很殊胜。“闻钟声,烦恼尽,智慧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