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呢,我也想特别地说一件事,就是我们现在的在家居士,多半都是修净土法门,修念佛。
我觉得净土法门、念佛法门,对我们当今众生来说是最好的法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净土法门,自古以来祖师们就说这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一种法门。
释迦牟尼佛说《阿弥陀经》无问而自说,那可见是佛陀的本怀,就是要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掌握一个最简单、又最捷径的方法来修行,这本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阿弥陀经》也告诉我们,怎么样来修净土法门,怎么样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讲得很清楚,比如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要七日一心不乱,要修多福德、多因缘,不能少福德、少因缘,这些道理,很明白。
但是我们现在呢,也有一些误导,就说你只要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也不要看经,你也不要拜庙,看经拜庙就是杂修,就不是专修。
我觉得,念阿弥陀佛要两样:一个是要正修,把专修要改成正修;一个是叫助修。助修呢,就是说它是辅助正修的种种的福德因缘。这两者是缺一不可,正修就是一心念佛,助修就是广集福德因缘、广种善根,广集福德因缘、广种善根从哪里来呢?
从广结善缘当中来,从广种福田中来。那就不能够一个人封闭在家里,一个人封闭在家里,广种福田从何谈起呢?一个人封闭在家里,广结善缘也是不可能。
所以,只要是有利于正修,有利于广结善缘、广种福田、广修福德因缘,一切善事我们都要做,去斋僧、修庙,印经书、拜道场,都把它回向西方极乐世界,回向上品上生,这所有的修,都是正修,都有助于我们往生极乐、莲登上品。
所以我们修净土法门,一定要把《阿弥陀经》的道理,反复地去体会,反复地去思考,不要被误导,被误导了会走极端,最后一个人封闭在那个地方,没有智慧。没有智慧,怎么能够上品上生呢?不听经闻法,又哪里有智慧呢?从不闻思修,又哪里有智慧呢?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每天都在做三皈依,自皈依佛怎么样,自皈依法怎么样,自皈依僧又怎么样,但是只是在唱那几句话,没有口诵心惟,没有按照那几句话的要求,在我们修行生活当中去加以落实。
学佛的人,一定要敞开我们的思想,一定要走出那种封闭的圈子,要突破心灵的墙壁,使自己真正在广大善友、在佛法中来广结善缘、广种福田,而且要把我们佛法这么好的道理,要广泛地在社会上进行宣传。
你们在家居士,有的信佛十几年,有的信佛几年,你们要像基督教、天主教的那些信徒一样,逢人就说,逢人就讲。逢人就说,逢人就讲,你们也在弘扬佛法。
你们每个人都有弘法的责任,因为你们大家信佛,是怎么信的呢?也是善友们相互的帮助、相互的影响。那么我们现在已经得到了佛法的利益,知道佛法是这么的好,我们就要有慈悲心去帮助更多的人来接触佛法。
希望你们大家每一个人,都要突破心灵的墙壁,要与社会大众广泛地来接触,以你们学习佛法的这种模范的行为、慈悲的心态、助人为乐的种种的行为,来影响更多的人来修行佛法,那么我们佛教就有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就会有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善友、更多的菩提眷属。
清净大海众菩萨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不要等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去找清净大海众菩萨,我们就要在娑婆世界、在我们的身边广结善缘,使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成为清净大海众菩萨。
功课太多感觉太累了,想松口气该怎么办?
善信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自己功课太多了,感觉太累了,想松口气,该怎么办?觉火法师答:不是功课太多,应该调整的是自己过高的期望。试想一天的工作生活中,念佛修行的功课有几分?恐怕不
布施时用这三种心,成就各自不同的果报
用什么心来布施更殊胜?多数的人知道布施可以得到富贵的果报,所以他去布施。其实布施,也可以治好自己的贪心跟吝啬,变成一副良药。如果布施能有菩提心和智慧的心所摄持的话,那所
在家修学的六个误区
自从学佛以后,寺院没少来,经书没少读,法师没少见,平日也能积极行善,甚至劝人行善。可为什么依旧感觉自己修行进步缓慢呢?在学佛一段时间后,不少人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即“我很努力,
什么人在净土法门最能得到利益?
什么人在净土法门最能得益?净土法门,以往生为主。随缘随分,专精念佛,阿弥陀佛定不欺人。否则即使遇到了净土法门,生起了崇尚之信心。但仍然存有好高骛远的念头,放不下面子,不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