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盖”,是指五种覆盖众生心识,使不能明了正道的烦恼。包括贪欲盖、嗔恚盖、昏沉睡眠盖、掉举恶作盖和疑盖。这些都是心的烦恼相。在学法当中,如果我们修定,就一定要认识到五盖的过患,一定要对治五盖。
贪欲,是五根对所接触的境界生起贪爱。修定的人,他的心必须要远离五根接触境界的贪爱,不生贪欲喜欢,心就能定下来。
嗔恚,就是嗔心。当嗔心生起,就算身体不动,内心还是恼热、很不自在,也就无法定下来。
若一个人内心的贪嗔不现起,而无贪、无嗔以及行舍这样的心所相应现前,这个人会自然地从远离世间的贪忧而得到喜乐。佛法是安心法,“歇即菩提”,让这颗狂心安下来,生命就会变得不同。
睡眠盖,也称为昏沉盖。如果我们的心没事情做,就会懒惰想睡觉,对境界迷迷糊糊搞不清楚,那就无法修禅定。
昏沉就是昏沉睡眠。学佛人也许都知道贪、嗔是烦恼相,但如果没学过法相,可能不一定觉得昏沉是烦恼,甚至还有人会觉得昏沉的时候挺舒服,这实际是自己某种意义上乐住于昏沉。
掉悔盖,或者叫掉举、恶【wù】作,包括了掉举和后悔这两种心态。掉举,是心的调动性,对于过去的一些境界又重新呈现出来,或者主动地翻出来;悔,或者说恶作,是表示对于过去的想、说、做等等,自己后悔的心态。
掉悔不但是回忆过去的一些事情,而且后悔以往所作的一些行为。如果修行人在修定时总想起一些后悔内疚的事情,会令心乱、不安详,就妨碍了他的心定下来。
疑盖,是修行人怀疑自己所修的法门、怀疑老师的教导、怀疑曾经以此法门修行而得成就的人、怀疑自己的修行能力,这些烦恼使他没办法修定。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六榕书院
在家居士能清理供佛的香炉吗?
许多居士在家供佛,每日要焚香祷告,祈求佛菩萨加持庇佑。民间有种说法,香炉就像佛菩萨的饭碗,香脚代表财富或佛菩萨的饭食,每日早晚上香是在为佛菩萨加饭,所以香脚和香炉都不能清
无分别智是什么?如何把无分别智落实在生活中?
什么是无分别智?它也就是根本智。这个智慧到底是什么?它是与真理相应相契的一个行为。我们从粗相到细相到无相;从粗分别到细分别到无分别。那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怎么样把这个
在家人可以把财富分成四份
在家人应把财富分成四份,《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佛陀介绍了一位大富长者智慧的理财方式。他把所有家财分为四份:一份供家庭日用开支,一份投资生息资产,一份招待亲友、商业伙伴,
随喜功德是很方便的修行方式
随喜主要是指见他人行善、修行有所成就或者离苦得乐,心中升起欢喜心。随喜布施的功德,甚至比有钱人捐献财宝更有功德,随喜的功德是广大不可限量的。其实随喜是一种很方便的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