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善友学佛很长时间,却始终无法找到修学的路径,要么以为修福行善就是学佛,要么以为诵经持咒就是修行。但是,这些都只是修学的方法之一,不是学佛的目标。因为我们学佛是要以解脱生命烦恼痛苦、成就清净菩提佛果为终极目标。而要成就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将两大法宝作为学佛的基础。
只有生起的慈悲之心,学佛人才能安忍世间生活的种种困苦,远离世间的种种诱惑,而不退初心,勇往直前。如佛在《普贤行愿品》开示:“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有了慈悲,我们才有救护世间苦难众生的勇气与悲悯,心中才会具足不舍众生苦、不忍世间衰的大爱。所以,培养慈悲心是学佛的第一大法宝。要培养慈悲心,就要在生活中多观察世间事物有成住坏空之苦,观察生命遭遇生老病死之苦,观察众生遇到情感及心理痛苦,甚至有的众生还有被网捕、杀害之苦,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和关怀,都是助长我们慈悲心的因缘。
智慧在佛教修学中非常重要,没有智慧的慈悲会被世间情爱牵缠,没有智慧的修行无法对治生命中的烦恼痛苦。这是因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六祖说:“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生活中,学佛人持诵经典,闻佛开示,即要以具足智慧为目标。对世间万事万物,以无念、无忆、无著之心待之,心中自无尘劳烦恼,光明智慧常现。具足智慧,则能从事物生灭变化中,觉悟其缘起与空生的两大特征,能随顺因缘而处理生活、工作上的琐事,心无染着,常得自在。
原文标题:学佛必备的两大法宝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法海甘露
持戒的总原则是什么?
持戒的总原则是什么?少欲知足。少欲则少烦恼,知足则常乐。凡夫会犯过就是多欲,有了还要更多,不能知足,那就会造恶业。少欲知足是持戒的总原则,要轻重等持。微细的戒你能够守持,心
在家修学的六个误区
自从学佛以后,寺院没少来,经书没少读,法师没少见,平日也能积极行善,甚至劝人行善。可为什么依旧感觉自己修行进步缓慢呢?在学佛一段时间后,不少人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即“我很努力,
有恶念怎么办?如何杜绝邪念?
问题:师父,有的时候有恶念,没有去做,忏悔就可以了吗?道悟法师:你讲的这种恶念其实基于众生的欲望,众生的欲望而产生这种邪念。我相信恶念来讲,和邪念是不一样的。恶念是什么?可能我
观察嗔心的过患,已生令断
在美国遇过一个很富裕的居士,我跟他们讲八苦。他说:“师父整个晚上都讲苦谛,但是我的人生没有苦。”我回答他:“也许你现在还没有,不过未必以后都没有,你就先种下这样的因缘,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