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蓬元帅的形象,众说纷纭,我对天蓬元帅最初的兴趣,是因为《西游记》中对天蓬元帅形象的丑化,我身为道士,自然愤慨,继而寻找天蓬元帅的形象,又因我是上清地司法脉,所以与天蓬法也多有交集,因为天蓬法之中,要存想或变化天蓬,所以对天蓬描写甚祥,然迄今为止,还没有见有画师将此形象画的接近于天蓬元帅。
在《道法会元·上清天蓬存魔大法》之中,对天蓬元帅的形象记载为:三头六手,执斧、索、弓、箭、剑、戟六法器,黑衣玄冠,为北斗破军星化身,名讳卞庄。
又有很多文章之中称,天蓬元帅又有四面八臂之像,这个说法其实也是来自上清天蓬存魔大法之中,道教早期最广传之咒:天蓬咒,共有三十六句,三十六句对应三十六部北斗分司,每一司有一名主事大将,即三十六员大天将,譬如天蓬天蓬,这一句中,所讲的天蓬大将,姓骆名芮,为北斗第一贪狼星,四面八臂,执斧、钺、弓、箭、剑、戟、印、铎八法器。
根据记载可知,天蓬元帅名卞庄,天蓬大将名骆芮,天蓬元帅三头六手,天蓬大将四面八臂,这两位是不同的神,所以形象也不能混淆,而作为北极四圣,即天蓬元帅,天猷元帅,翊圣真君,真武真君时,自然是三头六手的天蓬元帅,而非四面八臂的天蓬大将。
在化身元帅行持诀中,变化元帅时,元帅从北方乘黑气而来,有开慧眼,生獠牙,拥三头,通六臂的变化,可知道,天蓬元帅的基本形象特征有三头六臂,嘴有獠牙,六手执斧、索、弓、箭、剑、戟六法器,黑衣玄冠,乘黑气。
北极四圣之中,天蓬元帅作为北极紫薇大帝的主帅,人间又有流传天蓬法,北帝法,酆都法等,皆有天蓬元帅的身影,所以对天蓬元帅的描述很多,但对于其他三圣,描述很少,明朝以后,真武大帝作为明朝的护法神,又留下了许多经书,所以真武形象也比较清晰,但除此以外,天猷元帅,翊圣真君形象描述较少。
在《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圣妙经》中,对天猷元帅的描述是,肩生四臂,項長三頭。身披金甲,手執戈矛,但并没有讲清楚他四手之中的法器,除了戈矛以外,两手的法器,而且即使戈矛之说,也有问题,在天蓬大法之中,也曾描述天蓬元帅三头六臂执六法器以后,还有手执戈矛的描述,可见这句常为元帅等行法的一个规矩用语,至于天猷手中,究竟执何种法器,却是已经无从考证了。
赵伟在《永乐宫三清殿壁画北极四圣考》中讲述,宋元时期的道教造像和绘画,四圣中的天蓬多以三头六臂或一头六臂出现,天猷则以三头四臂或两头四臂的形象示人,故此,六臂和四臂之别才是早期道教四圣真君中天蓬和天猷的关键体貌特征,明清时期,天蓬和天猷造型趋于简化,大多只能依靠榜题或其他的一些细节加以区分。
以此考究来说,天蓬和天猷基本的形象区别则是以六臂和四臂的区别。
现今很多学者,许多道士,多用《朝元图》中天蓬、天猷二像,但大多数都是以图一为天蓬元帅,图二为天猷元帅,但无论是依天蓬法对天蓬元帅的描述,还是依据宋元时期道教造像绘画等考证,图一应该为天猷元帅,图二才应该为天蓬元帅。
附图三为《永乐宫线描精品集》,中对天蓬元帅的错误描述(为什么要贴这个呢?因为我要修天蓬咒,所以请画师为我画天蓬元帅宝像,我三令五申说现在几乎网上都是说错的,请他为我画正确的画像,他胸有成竹,画成以后,果然是画成了天猷元帅,呜呼哀哉。)
出自:上清卢懋文 茅山道院
参考资料:
1.《正统道藏·道法会元》
2. 《正统道藏·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圣妙经》
3. 中国知网《永乐宫三清殿壁画北极四圣考》赵伟。
清代全国各地的全真道传戒活动
从满清嘉庆年间(西历1796年)算起,至清朝统治终结(1912年)的116年内,有载的全国各地道教全真宫观的大小传戒活动共有二十八次,在八仙宫举办传戒有四次。1797年嘉庆二年,陕西三圣宫传
古琴,静静地躺在北京白云观
古琴,静静地躺在 --对一把琴的寻找 见证民间的文保意识这就是我们千里追寻的古琴古琴局部古琴的弦该换了古琴大体保存完好徐信权与钱报记者合影白云观本报北京专电 四月的
文井古镇 ——道教名镇的发展嬗变
元末明初,文井西河岸(马桑溪岸)掘有一口井,古井周围多为文姓家族集居,故将此井取名为文井。明末清初时,在文姓家族聚居地开始逐渐形成一个小场,遂称为文井场。文井镇以场为镇、因
武当山仙境问道 太极湖泛舟养生
武当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太极湖是一片承载山与水浪漫对话的净土。腾讯旅游在2010年末组织免费游武当山-太极湖活动,带领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达人来到这个历史与现代交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