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求予序,遂为序其篇端。⑿
虽然这段记载有所未详,但可知俞琰约于大德三年(1299)得睹《七真全书》,而此成为他日后著述《周易参同契发挥》的参考,其中他在批注"勤而行之,夙夜不休"与"易行周流,离信反复"两节时,便分别引用《鸣道集》中"不是朝昏坐,行功扭捏成"与"安闲自得长生道,昼夜无声转法轮"作为解释,⒀ 其中后者提到"安闲自得"颇与丘氏于大定十四年与同门在鄠县秦渡镇真武庙"各言其志"时,自称要以"斗闲"为务契合。⒁
《鸣道集》不单是丘处机六十余岁以后的重要记录,同时正如陈时可指其诗文旨在"提唱玄要",其文字亦反映他对玄理与修炼的看法,故其书的散佚实使人难以明了丘氏晚年的生平与思想。事实上若如《金莲正宗记》指丘氏"歌诗、集说、书简、议论、直言、语录……近数千首",? 则其著述遗亡者已为原来十之七八,因此其派弟子早在明初已感到难于掌握祖师所传,如潘德静在永乐十三年(1416)为《丘祖全书》所写的《后序》中,即慨叹"盖祖书传世者向来有丹经、语录两种,丹经半为旁门附会,颇失其真,其不杂者,仅得《青天歌》一篇,语录虽与马谭诸真并存《道藏》中,今世所存者,寥寥数则而已"⒃。《鸣道集》的个案,实反映研究全真道人物之普遍困难。
注:
①李道谦:《甘水仙源录》卷二,《正统道藏》第19册,735页。上海书店,文物出版社及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②秦志安:《金莲正宗记》,《正统道藏》第3册,360页。
③《栖霞长春子丘神仙磻溪集》三卷,见《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年,1册,61页。《磻溪集》六卷,见《正统道藏》第6册,808-844页。
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123页。
⑤谭处端:《水云集》,《正统道藏》第25册,865页。
⑥⑦⑨紟{1}李道谦:《七真年谱》,《正统道藏》第3册,387页,385-386页,384-385页,383页。
⑧⑩脱脱等:《金史·绍王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289-298页,298页。
⑾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正统道藏》第34册,481页。
⑿俞琰:《席上腐谈》卷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0页下。
⒀俞琰:《周易参同契发挥》卷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42页下;卷中,23页下至24页上。
⒂秦志安:《金莲正宗记》卷四,《正统道藏》第3册,360页。
⒃《邱祖全书》,《藏外道书》第11册,290页。
为什么道教神仙中那么多元帅和将军?
在道教神仙的武职中,具有较高地位和最为常见的武职之一乃是元帅。在降妖除魔的“行军作战”过程中,降妖除魔之主要将领也时常被称其为大元帅或者元帅。元帅作为主要武职之一,
《全真青玄祭炼》上的一处句读
《全真青玄祭炼铁罐斛食》在施食结束之后,有三皈九戒,使亡魂享受法食之后,皈依三宝,受持九戒。庶几亡魂往生之后,纵然不得彻悟本性,亦可因之而种善根也。但是由于年代久远,版本讹
二十四治访道记:天师道鹤鸣山治
鹤鸣山又称“鹄鸣山”,是早期天师道二十四治之一,并且地位相当高,因为这座山传为太上老君封张道陵为天师的地方,后世尊称“道源”。唐末五代高道杜光庭(850–933)在《洞天福地岳
唐《女道士李归一镇墓石》考述
洛阳友人寄赠道教镇墓石朱拓一。依之测知,厥石墓志状,宽30.7厘米,高29.2厘米,楷书,具纵横界格,13行,满行13字,其中第9行"开长"二字残失,第11行重"食"字,全石实存151字。石面损泐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