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时间最长的当属西山万寿宫了。每年的七月下旬进入庙会,延续至十一月上旬渐近尾声,其间高潮迭起,热闹非凡,特别是万寿宫传统的节日——许祖"得道成仙"之日。周围十几个县市的善男信女,扶老携幼,顶礼膜拜,进香朝仙,祭礼许祖,求福祈祥,禳灾却祸。2003年癸未年西山万寿宫庙会,农历七月三十至八月初一,接待各地有组织的庙会朝仙进香团就达五六百之多,零散香客信士更是不计其数。朝仙进香团多以宗族为单位,皆冠有其名,如"丰城剑邑万寿进香"、"樟树熊氏万寿进香"等等,并推选了具体负责人,人数多则数百人,少则几十人,分工较细,进香的香烛礼担在前,后为旌旗,旗上多用金丝线绣有"万寿进香"等字样,随后紧跟民间乐团,乐团一般有鼓、锣、唢、铙等,乐团之后为进香群众,进香群众统一着有地方特色的上装,多为红、黄两种颜色。自万寿宫山门前,进香团便有组织地三跪九叩徐徐而入,场景十分壮观。
当地政府部门十分重视西山万寿宫庙会的治安,庙会期间投入大量人力,保障了广大进香群众的根本利益。
古时西山万寿宫庙会沿袭着一风俗:每年庙会的"朝仙日",万寿宫的主殿要举行给许祖换袍的仪式。换袍的风俗则来自于许逊治理赣江水患的传说,相传许逊治水后,丰城、高安两地地区的百姓获益最多。于是,每年庙会的朝仙日,两地区的百姓信士争相给许祖披上自己进贡而来的道袍,以示自己的感恩之情,并认为许祖披的自己所献的道袍时间越长,自己所能祈福最多,这么一来,就容易产生纠纷,甚至引发争执及械斗。新建县的地方志籍《西山志》记载有历史上西山万寿宫庙会时期发生过两地区信士因换袍时间的先后、长短引发的械斗。民间也有很多有关高安、丰城两地区信士因朝仙换袍而争请武师相助的传闻。西山万寿宫自1983年修复开放以来,当地政府协助西山万寿宫管理委员会就庙会期间许祖换袍的风俗做了大量的工作,说服各地信士所敬献的道袍万寿宫管理委员会统一收受,由万寿宫道士逐时给许祖换袍。既维护了广大信士们的宗教信仰,又消除了万寿宫庙会治安的隐患。重新修复开放的西山万寿宫历届庙会,从未发生一起因许祖换袍时间长短、先后的群众纠纷。
新世纪新时期、千年古庙——西山万寿宫焕发了新的光彩。历届万寿宫管委会不但重视宫内硬件建设,还着重于道士人才的培养。目前,宫内已修建修缮了八大殿的雄姿,并拥有万寿阁、素食楼、综合楼、牌坊等附属建筑,已为江南首屈一指宫殿最为集中、占地面积较大的主要道教活动场所。在党的宗教政策,特别是江泽民同志关于宗教政策的三句话引导下,净明道必将走上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净明道的道士必将继承祖师衣钵,挖掘净明道有益于社会的教义,积极作出符合社会进步的阐释,为净明道再创辉煌而努力!
原文发布于《中国道教》2004年第1期
宗教古籍的保护与整理迫在眉睫
宗教古籍泛指1911年以前,内容与宗教有关,以各种文字书写或印刷的古籍。宗教古籍记录了各宗教的教理教义、修持方法、戒律规范、法事仪轨等等,是各宗教立教传教不可或缺的宝贵
林鼎鑫:浅谈全真龙门秘传暗派
道教国之大教,国之根本。自黄帝问道广成子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真派自金末元初由王重阳祖师创立,提倡三教融通,出家入观。在吸取老儒释道的重
点染山水灵性 造化世俗风情——道教文化对上饶的影响
宫观遍布苏浙赣闽皖鄂湘。据唐《六典》卷记载,唐朝全国宫观共1687所,上饶各地就有176所。撤地设市后,上饶市成立了道教协会。目前,上饶全市道教从业人员达29000多人,有注册道观2
二十四治访道记:天师道鹤鸣山治
鹤鸣山又称“鹄鸣山”,是早期天师道二十四治之一,并且地位相当高,因为这座山传为太上老君封张道陵为天师的地方,后世尊称“道源”。唐末五代高道杜光庭(850–933)在《洞天福地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