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产生了极大兴趣。从那时起,净慧法师对《道德经》所表达的理念就有了很深的理解。
净慧法师说,他很早就学习过《道德经》,《道德经》"是一部阐述哲学的经典,也是一部智慧宝典,是全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关于《道德经》与佛教的关系,净慧法师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说,从信仰上来说佛教是一种信仰,从文化上来说佛教也是一种文化,它既是信仰的传播,也是文化的移植。佛教文化从印度移植到中国,很多概念根本没法表达,只能借助中国传统文化来表达佛教的某些思想,这就要从儒释道三家借鉴很多东西。佛教在很多方面都借鉴了道教的思想。
净慧法师解释说,《道德经》中的"道"有本体、方法的含义;佛教也用"道","佛成道"中的"道"也就是本体的意思,"修道"中的"道"则是方法、法门的意思。这些都借用了道家现成的表述方式。
净慧法师认为,禅宗在中国的兴起,更多地借鉴了老庄思想。他举例说,南北朝时有一位傅大士,他是一位佛教徒,但通达儒释道三家。他有一首诗写道:"有悟先天地,无形本寂寥。人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在这首诗中,他既是在讲道,也是在讲佛心,是在借道教思想表述佛教本体的意思。《道德经》中的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与禅宗三祖《信心铭》的第一句"至道无难,惟嫌拣择"的意思是相通的。此外,达摩祖师和禅宗的三祖、四祖、五祖、六祖都曾借鉴道教思想。中国的禅宗就是有了道家思想作基础,在特殊的土壤中产生的特殊佛教宗派。
下一篇:宗教古籍的保护与整理迫在眉睫
西医生学《周易》之心悟:论中医脉学中寸口脉“三部九候”的重大意义
内容摘要:《周易》博大精深,可谓千古奇书;是部超巨系统理论著作。"凡大医者必识《易》",本文作者通过学《周易》心悟;阐释了中医脉学的精华的"三部九候"的重大意义并为"中西医结
明太祖给道官的敕文
明代礼部设道录司管理道教。道录司道官有左右正一、至灵、演法、玄义。最近读书,看到了明初国子祭酒宋讷为明太祖拟的道官敕文:左正一道不可名,而能从道,庶于道学得正一焉。非
假日短途观光日盛 记者带你游道教名山
青岛新闻网2月8日讯 新春佳节,近郊旅游渐渐成为人们度假的重要内容之一。春节期间,记者在莱州市的几处旅游景点看到,选择短途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在走亲探友的同时仍然不忘
从余杭龙泉观看道教的兴衰
题余杭县龙泉观四回山一面,台殿已嵯峨。中路见山远,上方行石多。天晴花气漫,地暖鸟音和。徒漱葛仙井,此生其奈何。这是唐代中晚期诗人张祜游余杭龙泉观的时候写的一首诗,那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