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净慧法师:佛教在很多方面借鉴了道教的思想
编辑:147小编时间:2023-01-02

 

在 产生了极大兴趣。从那时起,净慧法师对《道德经》所表达的理念就有了很深的理解。

净慧法师说,他很早就学习过《道德经》,《道德经》"是一部阐述哲学的经典,也是一部智慧宝典,是全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关于《道德经》与佛教的关系,净慧法师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说,从信仰上来说佛教是一种信仰,从文化上来说佛教也是一种文化,它既是信仰的传播,也是文化的移植。佛教文化从印度移植到中国,很多概念根本没法表达,只能借助中国传统文化来表达佛教的某些思想,这就要从儒释道三家借鉴很多东西。佛教在很多方面都借鉴了道教的思想。

净慧法师解释说,《道德经》中的"道"有本体、方法的含义;佛教也用"道","佛成道"中的"道"也就是本体的意思,"修道"中的"道"则是方法、法门的意思。这些都借用了道家现成的表述方式。

净慧法师认为,禅宗在中国的兴起,更多地借鉴了老庄思想。他举例说,南北朝时有一位傅大士,他是一位佛教徒,但通达儒释道三家。他有一首诗写道:"有悟先天地,无形本寂寥。人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在这首诗中,他既是在讲道,也是在讲佛心,是在借道教思想表述佛教本体的意思。《道德经》中的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与禅宗三祖《信心铭》的第一句"至道无难,惟嫌拣择"的意思是相通的。此外,达摩祖师和禅宗的三祖、四祖、五祖、六祖都曾借鉴道教思想。中国的禅宗就是有了道家思想作基础,在特殊的土壤中产生的特殊佛教宗派。

  • 第九届道教音乐汇演将在武汉举行
  • 无锡道教音乐馆开馆
  • 丹江口市副市长任新华调研武当山道教学院和净乐宫
  • 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就中国道教发展提5项建议
  • 世界合唱比赛:民间合唱演绎中国道教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