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哲学观念与道教的养生观念中,记载了许多关于“修炼”二字的方法与故事,在其中也生成了很多特殊的专业术语,比如道教的太乙、太虚、鸿蒙、混沌等等,其中有一个专业术语就是叫做“性命双修”,其实大部分人对于性命双修四个字是有误解的,并不知道这个说法的真实含义,今天我们就来解析一下“性命双修”到底是什么。
“性命双修”是指修行功夫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性功,二是命功。性,指众生本性、自然面目,如《清静经》就是专指性功方面的经;命,指有形之身、精神之寄托、灵魂之宅舍,如《玉皇心印经》就是专指命功方面的经。
性命二字最早出现于先秦古籍中,指的是生命的意思,在修炼上或者是修真中性命二字分别指的是内外的意思,也就是一种完美的修炼方式,既修内在又修外在,修炼灵魂的同时也要修炼肉体,在道教的记载中,性是精神,是被自然赋予,命是肉体,后天的各有差别,有古话道:“有修纯阳之精者,谓存神气,而于有中炼妙,全身形而入无形,故生无死,为天上神仙也。”其中的含义就是阐述性命双修的必要性,修炼若达不到此层次,其实都是没有效果的修炼。
在道教典籍中多有记载性命双修,性代表着人内在的心性、思想、性格、精神等这些,而命指人外在的身体、生命、命运、物质等,可以把性命比作于内外的意思,所以性命双修就是内外兼修,也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修行;除此之外,性命双修也多用于养生学之中,拥有强健的体魄并不代表就可以无病不生,若终日郁郁寡欢自然会得上一些说不清的病,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灵魂也并不代表可以长生久视,若没有与之相辅相成的体魄走的终是错路,所以无论是养生或是修行,精神与肉体没有孰轻孰重,皆是必要因素。
修炼从来不只是在法术或数术上要达到多高的造诣,在很多大能者的眼中,悟道与修道同样重要,再高的法术,若没有心法的加持,终究只是一条崎路。
下一篇:返回列表
道教“教祖”是谁
道教教祖,张道陵(约公元34-156年)沛国人(今江苏丰县)。据载,张道陵曾任东汉的江州令,终觉无益于年寿性命,于是弃官归隐,修炼长生之道。在繁阳山他得到了《黄帝九鼎神丹经》。后又率弟
道教中的长生禄位是何含义?
从古至今,民间广泛使用牌位。它起源于上古,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传统。在历史上有大功绩的人,会由百姓们集中修建生祠,然后在里面供奉此人的长生禄位,以颂其功德。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如何区分天尊、大帝、星君、元君,这些称谓?
道教是一个典型的多神信仰的宗教,其内部有一个十分庞大的神仙体系,以三清天尊、玉皇大帝、四御等为主神,另外还包括诸如先天神,后天仙真等。有的善信朋友对神仙体系里的“天尊
人在做只有天在看?先看看你身上的三万六千神是怎么打你小报告的!
我们做点好事,总想让神仙知道,做点坏事,总以为神仙不知道,我们太让神仙为难了。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在传统文化和道教的概念中,神仙是无处不在的,岂止是头上三尺,其实的人身体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