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直是一种神秘的存在,作为道教的神职人员,他们这个群体在我国存在了数千年。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道士一身青衣道袍、脚踏十方鞋的装扮显得格格不入,然而这种装束却是对数千年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是华夏文化的一种延续。
道士一般在宫观里隐居修行,不问俗世,但是有时候他们还会云游四方。像我们常说的“游方道士”指的就是那些云游四方的道人。明代朱权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记载:“道家出游寻真问道,谓之云游。道士,奉天之士也。谓本乎天者亲上,故曰云游”。
道士云游不是游山玩水,除了磨练自己的意志以外,还可以访名师收高徒,对道法进行传承。古代交通不发达,没有现代的飞机火车,也没有神仙的各种神兽坐骑,更没有学会腾云驾雾的神仙法术。道士云游时条件十分艰苦,路上会遇到许多未知的危险,因此他们会随身携带一些物品,一来是为了防身,再者还可以提高修为。
一 拂尘
拂尘是道士最常见的一种法宝,俗话说“手拿拂尘不是凡人”,道士云游时手持拂尘给人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全真祖师吕洞宾身背三尺青锋宝剑,手持拂尘,一副风度翩翩的道士形象;神话传说里的太乙真人也是手拿拂尘,仙风道骨的神仙模样;道祖太上老君有时会手拿太极扇,有时也会持有拂尘……拂尘成为了道士的标配。
同时拂尘还被当作一种武器,武侠小说里的拂尘也是兵器排行榜上的常客,在蚊虫肆虐的时候,用拂尘还能起到驱除蚊虫的作用。
二 宝剑
古代道士云游时经常会露宿荒郊野外,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打家劫舍的蟊贼,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件防身的武器,所以道士还会背着一把宝剑。
道士历来都有佩剑的传统,祖天师张道陵在创立道教的时候就得到了太上老君授予的三五雌雄斩邪剑,张天师手持宝剑诛邪除魅,济世救民。净明派祖师许逊天师手持斩蛟灵剑,斩杀蛟龙为民除害。
同时剑也是道教常见的一种斋醮科仪时使用的法器,道教认为法剑是神授之宝物,是代天行法的利器。
三 蒲团
此外道士还会随身携带蒲团,云游时虽然离开了宫观场所,但是还是需要诵经打坐的。带上蒲团,不管云游到哪里都可以就地修行。
第四十三代张宇初天师告诫修行弟子:“或遇名山洞府挂搭安单,参谒明眼师匠,问道亲师,切究性命根宗,深探道德之要,悟彻宗门,玩味法乱,不以利名挂意,富贵留心。虽饥风暑之切身,不易其操;虽困贫苦贱之役心,不夺其志。忍辱藏垢,言行谦和,卑下柔弱,精神纯一,心存柔逊,性戒刚强”即便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依然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更需要悟道修行。
四 葫芦
除了这些以外,道士在云游时还会携带葫芦作为储水的器具,口渴的时候喝上一口可以解渴。葫芦除了作为储藏物品的器皿以外,道教还将它赋予了各种不同的寓意。
葫芦的谐音为“福禄”,是一种吉祥的寓意,道教也将修行者追求的仙境描述为壶中日月。
古代的许多高人在出行时都随身带着葫芦,药王孙思邈不但是道教敕封的一位药王,同时也是民间百姓崇敬的医者。不管是上山采药还是济世救人,孙思邈总会随身带着葫芦,因此人们也把孙思邈治病救人誉为悬壶济世。
五 斗笠
道士除了这些,还会携带斗笠以便遮阴挡雨,另外度牒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是道士以证明身份合法的凭证,带着度牒可以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下一篇:返回列表
道教高功演法时,袖子为何朝外甩?
道教法衣上的水袖,源自于清代以前汉族服装里的“中衣”。中衣,从形制来讲属于“直裰”系列,其袖长随身,故而可以在法衣外面还伸出一节;从“礼”的角度来说,长长的袖子用于遮掩自
北斗七元君画像中,为何有一位总是回首往后看?
自唐朝开始,便有供奉北斗九皇星君画像的惯例,尤其到了宋朝和明代,推崇祭祀北斗法门,更是多样化,其画像多不胜数。但一点还是相同,就是北斗九皇星君或者北斗七元君图中,一定会有一
如何区分天尊、大帝、星君、元君,这些称谓?
道教是一个典型的多神信仰的宗教,其内部有一个十分庞大的神仙体系,以三清天尊、玉皇大帝、四御等为主神,另外还包括诸如先天神,后天仙真等。有的善信朋友对神仙体系里的“天尊
道教中的长生禄位是何含义?
从古至今,民间广泛使用牌位。它起源于上古,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传统。在历史上有大功绩的人,会由百姓们集中修建生祠,然后在里面供奉此人的长生禄位,以颂其功德。这里需要注意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