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道门
道教应该弘扬什么?
编辑:147小编时间:2022-12-30

 

接触道教认识道教,每个人有自己的缘法,对道术的好奇、对文化的兴趣、家庭的影响、逃避社会、为了追求健康、为了修仙、为了长生等等;当然,进入道教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遭遇和认识,在这种遭遇和认识中,我们不断加深对道教的了解。

了解的过程中,或许就让我们从对道教更加了解道教,不仅仅了解道教的美好,还了解道教的丑恶;不可否认,任何宗教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选择道教作为自己的信仰,并不是意味着道教就是完全正确的,道教是更适合我们了解认知真理的一种方式。

这么多问题,最基本的就是道教应该弘扬什么?固守陈规吗?重复前人吗?修庙练武吗?修真避世吗?长生不老吗?让自己的道观更华丽吗?让神像更庄严大气吗?

不可否认,在目前的社会状态下,道教相对较多的保留了传统文化的部分精华,比如服饰、礼仪、建筑、音乐、典籍、传承等等,出去旅游,很多人往往也向往去山清水秀、气势恢宏的道观。

但是再美的景观,都只是景观而已,哪怕看遍天下道观,最终印象最深刻的,除了景色之外,就是道士;那么是遇到仙风道骨、一尘不染还是利欲熏心、求财骗色的道士?是趾高气昂、清高冷漠还是污言秽语、乖张暴戾的道士?是白发白须、神仙模样还是儿童纯真、稚心不改的道士?宗教徒是天然的正义者或者好人吗?

不要认为你遇到的道士就是你认为的道士,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道士,任何团体都有好人和坏人,都有各种目的的人进入,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修道不是统一一个口径,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的道路,如同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不同的汉姆雷特一样,修道也不是都为了成仙。哪怕再宏伟的建筑,再华丽的神像,都是表象,都是外壳。

很多人参观道观后,对道教失望,为什么失望呢?

他们不是对建筑失望,不是对景色失望,是对人失望,是觉得在这里,没有感受到应有的文化气息,再华丽的服饰、再辉煌的建筑、再神奇的武术、再健康的养生,都抵不过人心,没有道士的道观如同没有灵魂的植物人一样。

无论武术、养生、服饰、礼仪、建筑、音乐、典籍、传承、戒律等等,总归要看人,要看这些表象下包裹的人心。道教本身,建再多的庙宇、说再说的神通、印再多的书籍、耍再帅的功夫,都抵不过对人的认可。

每个道教徒对道教的认知也不同,道教也如同山峦被笼罩在雾中,不仅仅是江湖人士,道教中也有人利用各种玄奇去骗人,利用各种华丽的外衣去吸引人甚至蛊惑人。

各种江湖骗术、各种修仙传说、各种法术培训就成了敛财的手段,我们不否认道门五术,道教的很多手段是传统方式认识并祈求改变世界的一种方式,但是,道术被太多人简单的利用来谋财。

网络的发达,可以瞬间用各种虚假的资料包装一个人,鉴于不可能每个人都去实地考证,也就造成了更多的骗术;层出不穷的高人大师、隐世门派、隔代传承、神仙弟子等等,无不消费道教的术数,利用人们对道教的好感,以各种名目获取利益,并在不断损害道教的形象。

我个人认为,道教首先弘扬的应该是文化,是回归道家的本质。道术虽然可以作为吸引人的手段,但是互联网碎片化的情况下,更多人关注的是玄奇和负面信息。

玄奇手段固然可以吸引人,当时更容易被人利用,道教存在很多优秀文化思想,承载着太多文明精髓,不能为了吸引人,便过于宣扬玄奇。

如果我们选择弘扬正信,注定要付出更多,这条路注定难走,也注定引来更多人的非议;只不过道教现状已经如此,我们向前走,说不定能走出一条新路,固步自封的话,只能慢慢被时代遗忘,让误解更大范围的滋生。

如果我们选择弘扬正信,注定要舍弃更多,注定要学习更多,注定要包容更多,眼界要放宽,脚步要踏实,格局要抬高,行为要谦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