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茅真君,为汉代修道成仙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是道教茅山派的祖师。道教称为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和三茅君茅衷。
据《梁书· 及《周易传》采取山术而饵服之,……盈于恒山积六年,思念至道,诚感密应,(神告之)曰:西城有王君得真道,可为君师……明辰……径到西城……卒见王君。后二十年,从王君西至龟山见王母,……口告盈以玉佩金珰之道,太极玄真之经。"
⑤《茅山志》卷二十收载上清派道士张绎于梁普通三年(522)所立之《九锡真人三茅君碑》,所记三茅事较简约,系年稍异。
约于唐代成书的《集仙传·大茅君》称,汉元寿二年八月己酉,南岳真人赤君、西城王君及诸青童并从王母降于盈室,顷之,天皇大帝、太微帝君、太上大道君、金阙圣君分别派使者赐茅盈以衣冠、玉玺、金铃、神芝及爵位,并告盈曰:"食四节隐芝者,位为真卿,食金阙玉芝者,位为司命,……子尽食之矣,寿齐天地,位为司命上真、东岳上卿,统吴越之神仙,综江左之山源矣。……五帝君各以方面车服降于其庭,传太帝之命,赐紫玉之版,黄金刻书九锡之文,拜盈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太元真人。"又说,在此之后,"王母命上元夫人授茅固、茅衷《太霄隐书》《丹景道精》等四部宝经,……事讫,西王母升天而去:"⑥至此,三茅君的事迹也基本定型,此后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十六《茅盈传》、张雨《玄品录》卷二《三茅君传》、《茅山志》卷五《三神纪》等,皆据上述诸传以成篇,无大增益。
至宋代,三茅君始得皇帝封号,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封大茅君为"太元妙道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神君",中茅君为"定录右禁冲静真人",小茅君为"三官保命冲惠真人"。宋理宗淳祐九年(1249),加封大茅君为"太元妙道冲虚圣佑真君东岳上卿司命神君",中茅君为"定录右禁至道冲静德佑真君",小茅君为"三官保命微妙冲惠仁佑真君"。⑦总称三茅真君。
注:
①《重修纬书集成》卷二,第67页,日本明德出版社,昭和50年
②《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51册280~282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③《四库全书·神仙传》提要云:"此本为毛晋所刊,……征引此书,以《三国志》注为最古,然悉与此本相合,知为原帙。《汉魏丛书》别载一本,其文大略相同,而所载凡九十二人,核其篇第,盖从《太平广记》所引抄合而成,《广记》标题,问有舛错,……其本颇有讹漏。"
④《道藏源流考》上册9~10页,中华书局,1963年
⑤⑦《道藏》第22册707~710页,第5册561~562页,572~573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⑥《太平广记》第1册78~79页,中华书局,1961年
(图片提供者:朱高杰道长)
下一篇:虫王刘猛将军
中天梵气斗母元君
称,"夫九星者,寔九天之灵根,日月之明梁,万品之宗渊也。故天有九气则以九星为其灵纽,地有九州则以九星为其神主,人有九孔则以九星为其命府,阴阳九宫则以九星为其门户,五岳四海则以九
修仙武当
在很古很古的时候,西方有一个国家,叫净乐国。这一年的三月初三日,净乐国的王后生下个太子。这太子生下来便有些神灵,聪明异常。七岁读经书,一读就懂,过目不忘,而且一心一意向往修
张天师的传说-雷劈老元
滕县以前是一块风水宝地,能出一斗二升小米的功名,后来怎么滕县当大官的没有了呢?相传在很久以前,张天师的干儿住在东戈前村,在后村的一个学堂里念书。前后村之间有一条河,每天上
文昌帝君 梓潼夫子
"文昌帝君",有天神与人神两种不同的说法:文昌两字既为星名,又为神名,也就是民间惯称文昌星、文星神。文昌帝君又称为梓潼、文昌帝、济顺王、英显王、梓潼夫子、梓潼帝君、雷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