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始自于东汉,但从金大定年间起,就分为 "全真"和"正一"两大教派。
全真派的道士,终生出家,不蓄家室,从不饮酒茹荤;而 友的说法与此恰恰相反,他们认为:鸟鱼一到产卵期,两眼昏花,什么也看不见,只待饿死升天,鸟鱼鱼崽最有孝心,宁可自己游入母嘴,给娘充饥,也不能让娘饿死,精神可贵可佳,吃不得。
(三)鸿雁。失偶孤雁,终生独居,处境凄凉,矢志不渝,不再婚配,精神可嘉,不该吃。
(四)狗。古往今来,人们常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终生随主,为主效劳,不可食也。
张天师的这种"四不吃",恰与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所宣扬的道德思想是一致的。这可能对研究张天师道教的教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吧!
1.不食牛 因其“善”
一辈子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终生劳作,普济众生,它太辛劳了,不能吃。众所周知,太上老君是骑着青牛出函谷关的,他被关令尹喜留下,才铸就了《道德经》。道经说,牛羊食草,纯善之物也。所以说道家不食牛羊肉,因其“善”。
2.不食乌鱼 因其“孝”
人们通常说:“乌鱼精最可恶,连自己的亲生子都吃”,但道教说法与此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乌鱼一到产卵期,两眼昏花,什么也看不见,只待饿死升天,乌鱼鱼崽最有孝心,宁可自己游入母嘴,给娘充饥,也不能让娘饿死,精神可贵可佳,吃不得。古人一般都不食乌鱼,捉到即放之。道教不食乌鱼,因其“孝”。
3.不食鸿雁 因其“贞”
鸿雁志向高远,矢志不渝。皆为夫妇后,一心一意,即使一方死亡,另一方也贞守到最后,过“单身”生活。雌雁产卵之时,雄雁在一旁守候,如遇天敌,奋身反抗。失偶孤雁,终生独居,处境凄凉,矢志不渝,不再婚配,精神可嘉,不该吃。道教不食鸿雁,因其“贞”。
4.不食狗 因其“忠”
古往今来,人们常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终生随主,为主效劳,不可食也。狗是人类至善至忠的朋友,为人类服务,忠心耿耿。所以道教禁食狗肉,因其“忠”。
(原载《中国道教》 1989 年第 3 期)
下一篇:药王孙思邈在洪洞的传说
天魂正将庞元帅:奏事捉察妖魔使者,伐恶报应神君
庞元帅,讳灵,道教尊为上清八卦洞神主法左璇开明大神庞元帅、八卦洞神天魂正将庞灵等,与上清八卦洞神掌法右玑开光大神刘元帅(八卦洞神地魄副将刘通,并非前面提到的苍牙铁面刘天
洛神
洛神就是宓妃,宓妃原是伏羲氏的女儿,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来到洛河岸 边。那时,居住在洛河流域的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有洛氏。宓妃便加入到有洛氏当中, 并教会有
历代道教天蓬天猷元帅像
天蓬元帅作为道教中一位分量颇高的大神,据推测,当广泛出现于古代壁画乃至道观以及佛道兼容的寺庙当中。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天蓬及其副手天猷所存之像,罕之又罕。就目前收集到的
麻城与麻姑的传说
麻城位于大别山南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发生过著名的 "黄麻起义"而享誉全国,随着京九铁路的开通,京九线上十大站之一的麻城,名扬海内外。在形成这座历史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