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神仙
灶神 东厨司命
编辑:147小编时间:2023-01-02

 

在我国民间,很多人的厨房都会供奉着一位神仙,其两边伴着“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或“上天去多言好事,下界回宫降吉祥”的吉祥对联,他就是掌管厨房,辟邪除灾,保佑家庭安康的道教神仙灶神灶王爷。

灶神,全称是“九天东厨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俗称“灶君”,或称“灶王爷”、“司命真君”、“九天东厨司命主”、“香厨妙供天尊”或“灶王”,也就是厨房之神,负责管理万家灶火。

厨房灶神位一般供着灶神神像,也有人家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有的则供在大灶上,或在新房的电磁炉和蓄水池上,表储财丁旺的意思。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灶王经》云:“东方青帝灶君,南方赤帝灶君,西方白帝灶君,北方黑帝灶君,中央黄帝灶君。五方五帝灶君夫人。天厨灵灶神君,地厨神灶神君,曾灶祖灶神君,灶公灶母神君,灶夫灶妇神君,灶子灶孙神君,灶家姊妹媳妇眷属神君,灶下炊涛神女,运火左右将军,进火神母,游火童子,天帝娇男,地常娇女,囱中童子童男童女。”

灶神、厕神和中溜神五位神灵共同负责一家人的平安。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们饮食,赐于生活上的便利外,灶神的职责,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善恶之职的官。灶神左右随侍两神,一捧“善罐”、一捧“恶罐”,随时将一家人的行为记录保存于罐中,年终时总计之后再向玉皇大帝报告。

灶神之职原是主管人间的饮食制作。约在东晋前,灶神又有了监察人间罪恶,掌握一家寿夭祸福的职能。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的《微旨》称:“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三日也”。大约成书于元明之际的《东厨司命灯仪》中有句称,“灶神职重,秉下民倚伏之权”,“在天为七元之使者,递日奉万事于宸庭”,“迭主阴阳,虽善善恶恶,均在修为;然是是非非,必恭记录”。清代的《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每奉庚申日,上奏玉帝,终月则算。功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福寿;过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灾殃。

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广为流传着“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的俗谚,意思是与其侍奉家神,不如侍奉灶神,表明在春秋战国时期,灶神在民间的地位已经高于一般的神仙。那时候人们普遍认为,如果不讨好灶神,他就会向上天告你的恶状,灶神告什么状,天帝就会给你定下什么惩罚,谁要是得罪了灶神,严重的要少活三百天,轻微的也要少活三天,这种惩罚实在是让人畏惧。

所以,人们如果要祈福禳灾,便要对灶王爷恭恭敬敬,如不得用灶火烧香,不得击灶,不得将刀斧置于灶上,不得在灶前讲怪话、发牢骚、哭泣、呼唤、唱歌,不得将污脏之物送入灶内燃烧等等,名目繁多。

奉祀灶神多用糖元宝、炒米糖、花生糖、芝麻糖和糯米团子之类,以希望塞住灶神之口,不讲人间罪恶,世称“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祭毕,即将奉祀经年的灶君旧纸马从灶上揭下,连同纸锭等一起焚化,以示灶神上天。除夕接神时,再行接灶神之礼,奉祀灶神后,再在灶上粘贴新的灶君纸马。

祭灶的礼仪充分体现出了中国人的神怪观念。神仙在年节不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一个影子,而是与我们一同欢庆佳节的血脉相通的家人。祭祀活动在敬神行为的背后,是以强化家族观及民族观为目的,也许这就是中华民族星火相传、团结进取、生生不息的奥秘所在。

  • 靖海一带祭拜灶神
  • 庚子年八月初三,恭贺九天司命灶君圣诞!
  • 灶神宝诰
  • 祭灶神文疏(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送灶神疏文)
  • 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送灶神传统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