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地藏菩萨圣诞 (农历七月三十日)
地藏菩萨,或称地藏王菩萨,曾音译为“乞叉底蘗沙”。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观音、文殊、普贤一起,深受世人敬仰。以其“久远劫来屡发弘愿”,故被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
在中国佛教寺院中,地藏菩萨形象很有特点,一般菩萨现头戴宝冠、身披天衣、璎珞装饰的天人相。而地藏菩萨则多现光头或是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他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幢、宝珠等。据《地藏菩萨仪轨》、《地藏菩萨十轮经》等记,由于地藏菩萨在无佛的“五浊恶世”(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济渡众生,为了让众生能深信因果,归依三宝,所以显示出家僧人相。地藏菩萨像还常有以一头形似狮子的狗(今天人们所熟知的西藏名犬“藏獒”,头大毛长,形似金狮)为坐骑的,其名号曰:“谛听”或“善听”。曾资助过金乔觉的闵姓山主及其儿子,后来皆随金乔觉出家,九华山成了地藏道场后,他二人也被塑成了地藏菩萨的胁侍。
地藏菩萨因立下要度尽六道中生死流转众生的大愿,故而常现身于人、天、地狱等六道之中,而有六地藏之称,其名号与形象如下:
(一)檀陀地藏,“檀陀”是一种人头幢,其形象为左手持人头幢,右手结甘露印,专门救助地狱道众生。
(二)宝珠地藏,左手持宝珠,右手结甘露印,专门救度饿鬼道。
(三)宝印地藏,左手持锡杖,右手结如意宝印,专门济度畜生道。
(四)持地地藏,左手持金刚幢,右手结施无畏印,专门济度阿修罗道。
(五)除盖障地藏,左手持锡杖,右手结与愿印,为人除掉八苦之盖障,专门济度人道。所谓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为苦谛所摄。
(六)日光地藏,左手持如意珠,右手结说法印,照天人之五衰(天人将死时现五种衰相)而除其苦恼,专门济度天道。
按佛教说法,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托咐,在释迦寂灭后未来佛弥勒降生前这一段无佛世界里,担当起教化六道众生的重任,其地位相当于“代理佛”。《地藏本愿经》又说,释迦佛召地藏大士,令其永为幽明教主,使世人有亲者,皆得极本荐亲,共登极乐世界,地藏受此重托,遂在佛前立下宏大誓愿:“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地藏经·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因此地藏又被称为“大愿地藏”,以与文殊的“大智”、普贤的“大行”、观音的“大悲”相呼应。
地藏赞
地藏菩萨妙难伦,化现金容处处分。
三途六道闻妙法,四生十类蒙慈恩。
明珠照彻天堂路,金锡振开地狱门。
累劫亲姻蒙接引,九莲台畔礼慈尊。
南无九华山幽冥世界地藏菩萨摩诃萨。
地藏菩萨灵感歌
南无地藏王菩萨,昔为慈孝心,弘愿渡母娘。
诸佛前弘愿广,分身化十方。
如意宝命珠,降魔金锡杖。
圣号若称扬,消灾除罪障。
大慈大愿,十轮拔苦,本尊地藏王。
慈悲不可量,悲愿如海洋。
忉利天礼法王,世尊嘱地藏。
弥勒未生前,娑婆作慈航。
愿佛莫忧伤,愿佛莫忧伤。
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犹示声闻相。
南无地藏王菩萨,降迹新罗乡。
渡海入大唐,九华山建道场。
闵公修供养,化一袈裟地,遍覆九子峰。
大愿地藏王,大愿地藏王。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大愿地藏王。
下一篇:地藏菩萨的特殊重要性
农历七月三十日 佛教地藏王菩萨圣诞日
恭迎地藏菩萨圣诞 (农历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萨,或称地藏王菩萨,曾音译为“乞叉底蘗沙”。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观音、文殊、普贤
地藏王菩萨十二大愿
1.替代众生的地狱苦业;2.替代众生的饥饿业;3.替代众生的酷刑苦业;4.救度众生的战乱之苦业;5.解决众生的心中迷惑;6.延长众生的寿命;7.替代众生生病之苦;8.替代国难之苦;9.消灭怨贼
谛听是谁的坐骑?地藏菩萨坐骑谛听的由来
据说,公元700年左右,新罗国有一个王子叫金乔觉。金乔觉相貌奇特,顶骨耸高,力大敌十,他心地慈善,颖悟异常。后来,金乔觉出家名地藏比丘,携白犬善听,航海来华。地藏比丘在各地游化数年
“地藏王菩萨”圣号的由来
“地藏王菩萨”圣号的由来地藏:梵语ksitigarbha,译为地藏。地即土地,具有七义:(一)能生义,土地能生一切生物、植物,喻菩萨能生一切善法。(二)能摄义,土地能摄一切生物,令安住自然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