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初学净土法门从哪里开始比较合适?
大安法师:学习净土法门,对一般的信众来说,或者一般没有接触佛教的人,还是要有一定的善根的,因为他猛的一听、不容易相信,就是西方极乐好像不可琢磨,虚无飘渺。
再加上我们受的这种现实教育,常常是对彼岸的东西,宗教性的一种东西,和那些封建迷信挂上钩,所以在这样一个心态之中谈净土,大家首先在信心的方面会遇到一个挑战,他第一念就是表示怀疑,信心不能产生,这时候又加上现在这些生存压力很大,世间的事业就够他忙乎的,哪有闲工夫管这些。他甚至会觉得你弄这些东西是吃饱了饭没事干。对生命本有的关怀,他不一定能上升到这个层面。
那么生命当中这个当务之急是什么,他会本能的认为当务之急是解决我的吃喝住行的问题,但是在圣贤的眼里可能就不只是这样,你比如说孔子跟子贡的一个对话,在治理国家当中有三个要素,一个是足食,一定要有物质生活,第二是足兵,要有国防力量,第三是民信。信誉,带着道德的力量,那这三种力量如果同时俱足当然很好,如果三者去掉一种首先去掉什么?这是子贡问的。孔子说那就去掉足兵,去掉国防留下足食和民信,那子贡进一步说,如果在足食和民信之中还要去掉一个,要去掉那个?这就是很严峻的选择了,孔子回答是去掉足食,去掉足食就等于说饭都没得吃,会饿死的。一般人肯定说,我在饿死的情况下还讲什么道德不道德?还讲什么信不信人无信不利?但是这种道德的力量,心性的价值,道德的价值是超越肉体的,所以说是民无信不立。
这是圣人价值观的确立,我们凡夫价值观的确立经常是鼠目寸光,对生命本体的关怀一下子是提升不了的。那么净土首先是要讲最终极的关怀问题,就好像一个人出差去城里,首先要解决一个住的地方,所以安心立命在什么地方,生从何来、死向何去,我们的生命在无量流转的过程当中用什么样的状态来应对,所以修习念佛是在一切生命要素里面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像离不开阳光一样,离不开空气一样,但这种认知可能只有佛菩萨来告诉我们,凡夫他不可能有这种认知。所以一般在生存压力很紧张时候,他就觉得他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些事情,但是无论信与不信,跟他去讲都是有必要,也有价值的,这个南无阿弥陀佛他听进去了就是一颗金刚种子,迟早能够破土而出长出菩提树的,生命就有一个本质上的飞跃。
下一篇:露地安然坐白牛
不测之人与不测之《注》 恭读《往生论注》的几点体会
淨土法门素称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难信的缘由甚多,然根本性的原因乃是:淨土事理因果通体建立在佛地果觉层面,彰显涅槃之常乐我淨。超情离见,不可思议。是故古往今来能够弘扬淨
韩愈辟佛
韩愈他是文章作得很好,唐宋八大家他是第一位,叫文起八代之衰,评价很高,做官也做得蛮大的,做过刑部侍郎,相当于现在副部长的职务。他辟佛是站在一个本土文化立场,韩愈本人对佛经并
报答师恩
唐代有一位神赞禅师度他的师父的一个公案。这位神赞禅师出家在本地的大中寺,他就拜了本地的一位老和尚为师父了,然后他就到外面去参学,在百丈怀海禅师座下开悟。开悟之后他就
阿难尊者为什么取涅槃?
我们看阿难尊者涅槃的故事,他为什么取涅槃?阿难是传佛心印的,摩诃迦叶把衣钵传给阿难,就入灭了。阿难尊者就要去教化众生。有一天他路过一片竹林的时候,听到一个比丘在诵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