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有一位神赞禅师度他的师父的一个公案。这位神赞禅师出家在本地的大中寺,他就拜了本地的一位老和尚为师父了,然后他就到外面去参学,在百丈怀海禅师座下开悟。开悟之后他就回到了本地的寺院,要度他的剃度师了,报师恩。
他的本师就问:你离我这里这么多年,得何事业?这个神赞禅师说:并无事业。这个本师一听,就把脸一沉:啊?你到外面学了这么久一点什么都没有学到?就觉得好像没有出息,就叫他干活去。有一天他的本师要洗澡,就叫他过来搓背。这个神赞禅师就给他搓,搓之前拍拍这个师父的背,自言自语地说:哎呀,好所佛堂,而佛不圣!不圣就是不灵,这个身体像佛堂一样的,很好啊,这么庄严的佛堂但里面的佛不灵哪!本师听了这个回头看看他,这个神赞禅师,又自言自语:佛虽不圣,且能放光。说这个佛虽然不圣,但还是能放光。这个本师听了,有点疯言疯语,就没有理他。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的本师坐在几案窗下来阅经。正好有一只蜜蜂在那个窗子,就想穿窗而出。那个窗子是用纸糊的,出不去,这就是个机缘。这神赞禅师就在旁边,说世界如此广阔,你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去。说完这又说了一个偈: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虽然句句是说这个蜜蜂,空着的门你不飞出去,你就是投那个纸窗,不是太愚痴吗?你就一百年在那故纸里面钻,你什么时候能钻出去呀?这是句句都是说他的师父。
师父一听就很惊奇了,说:你到外面参方到底遇到什么人了?你为什么前后说话这么异常啊?这个神赞禅师就说了实话了。他说弟子在百丈禅师座下得个歇处,欲报师恩。得个歇处,得个入处,开悟了。这位本师一听,徒弟都得个歇处了,自己还在钻故纸。所以就也为了重法故,就设斋请神赞禅师升座说法。
那神赞禅师就把镇木一拍,举扬的就是这段话:“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念,即如如佛。”他的本师一听,言下也悟入,就非常感慨地说:何期垂老得闻极则事!真是何期到了老年才闻到宗门下极则之事。这是神赞禅师报师恩的一个公案,就是用这个来说的。
下一篇:远离名利,老实念佛
吃动物的肉,迟早要还的
吃动物的肉,迟早要还的业障越来越重,智慧就越来越薄,福报就越来越浅。于是对正法,就越难以产生信心;没有信心,对因果、对轮回,他听了之后就不相信,甚至哈哈大笑。你跟一般人谈因果
地狱境界从哪儿来的?
有这么一个例子,也是《安士全书》里面的,在《万善先资》里面,有一个这样的例子。河北有一个儿童,小孩,他喜欢鸟窠,鸟窠在那里,鸟在哪儿孵卵,他就常常爬上去,去拿那些卵、蛋,拿下来自
历缘锻炼之高峰原妙禅师、大梅法常禅师
那对于开悟的人来说,大悟之后还要怎么样呢?一方面广阅祖录,另一方面尚须历缘锻炼,这里反映了禅宗的一个基本的观念,理要顿悟、大悟。但是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还在,就像沩山禅师
报答师恩
唐代有一位神赞禅师度他的师父的一个公案。这位神赞禅师出家在本地的大中寺,他就拜了本地的一位老和尚为师父了,然后他就到外面去参学,在百丈怀海禅师座下开悟。开悟之后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