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有师徒俩,这个师父是证到六种神通的阿罗汉,徒弟就是一个小沙弥。有一天,这两师徒俩要出外行脚。行脚,那当然这个沙弥是徒弟嘛,就背着衣钵囊走在后面,这个师父走在前面。在走的过程当中,这个小沙弥就在后面思惟,我修行我最后达到什么目标?最后他忽然发了一念,我要由大乘法来求证佛果。这一念发起来之后,他的师父是阿罗汉嘛,有他心通嘛,就马上知道他发了这一念。哦,马上很恭敬地站着,把沙弥肩上的衣钵囊拿下来自己背着,请沙弥走在前面。这个沙弥开始也没注意,他以为是师父关心他,怕他背累了,他就走在前面。
走了一段路,他又在思惟,哎呀,成佛的道路太遥远,很辛苦,我还是以声闻乘早一点得寂静涅槃吧,他又生起这一念,这就是退转。哎,这一念出来,他的师父知道,叫他“等等,等等”。就把这个衣钵囊又放在他肩上,让他走在后面去。哎,这个沙弥就说:您,师父今天怎么呀?您怎么一下让我走前,一下让我走后?
他的师父就跟他说:为什么让你走前面?是由于你发了一念要修大乘法成佛的念头,哦,这一念发起来那了不得,连辟支佛都要恭敬这样的大乘发心者。此心尊贵已经在师位了,连辟支佛都要恭敬,更何况我还是阿罗汉,所以要恭敬你,让你走在前面,我来给你背行李。哎,忽然你又退心了,要以声闻道取偏真涅槃了,那你还没有上路呢,我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你还得跟我走在后面去,你得背行李。哦,这个沙弥一听,发现就这一念的发心竟然这么重要,所以当下他下了很大的决心,安住在大乘法的发心上,不动摇。
那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虽然这个沙弥他还没有什么功德,烦恼也没有断,他能走在他的师父的前面——种性不一样。这就类似一个人投胎到了国王家里作太子了,他是太子的种性,那就是宰相百官都要对这个太子恭恭敬敬,虽然他还是个小孩子。迦陵频伽鸟在壳中那个音声超过一切鸟,虽然它还没有出来。你看看,这一念的发心是决定了他的种性。你这一念成佛度众生的心,这个念头,惊心动魄呀。
下一篇:随顺众生,需要有智慧与慈悲
历缘锻炼之高峰原妙禅师、大梅法常禅师
那对于开悟的人来说,大悟之后还要怎么样呢?一方面广阅祖录,另一方面尚须历缘锻炼,这里反映了禅宗的一个基本的观念,理要顿悟、大悟。但是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还在,就像沩山禅师
韩愈辟佛
韩愈他是文章作得很好,唐宋八大家他是第一位,叫文起八代之衰,评价很高,做官也做得蛮大的,做过刑部侍郎,相当于现在副部长的职务。他辟佛是站在一个本土文化立场,韩愈本人对佛经并
轮回路险
生死心切就是要真为生死,知道我们生命当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轮回问题,分段生死问题,比如五祖师戒禅师一转世成为大文宗,就是苏东坡。苏东坡在做杭州太守的时候还经常出入妓院,
念佛需用至诚心
《列子》里面讲一个公案。商丘开信伪,商丘开这个人相信不真实的东西的结果,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一位很高贵的家族叫范氏家族,范子华,他很得晋国国君的宠信,权倾一时,然而他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