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者,轨则也,法又叫“达磨”。解释为“轨生物解,任持自性”,也就是世出世间所有规律的一个总称。
师者,训匠也。训是训导、教育的意思。匠人、工匠就是以训导为职业的一类人,因此把老师叫训匠。“法虽可轨,体不自弘,通之在人。”从法义本身来说,法是一种轨范,但是其本身不能够开口讲话。要想理解法义,就要靠师对法义的宣导和弘通。总的来说,法师有两种含义。
一、以法为师,自行成就
“举法成其自行,皆以妙法为师,师于妙法自行成就,故言法师。”
一位修行人要以法为师,要按照法义去实践、去修行,并且要有一定的体验。
“于妙法自行成就”,要求就更高了,不单是要以法为师,还要对法非常精通,甚至是在法上面有所证量。
二、能以妙法训匠于他
《法华经文句》云:“五种人能以妙法训匠于他,故举法目师,故称‘法师品’也。”这五种人都能够用所受持的法义来开示训导众生。
“若自轨法,若法匠他,俱名法师者”。对法师的含义又提升了一步,开始是以法为师,接下来还要以法施他。也就是悟解自己所奉持的法义,并且让他人清楚明了这个法义,如此才能称为“法师”。
《法华经文句》里面对于法师有五种分法,分为:受持、读经、诵经、解说、书写。读经和诵经不一样,读就是我们拿着本子读,诵是背诵的意思。
在《辩中边论》里面,把“法师”分为十种:有书写、供养、施他、听、批读、受持、正开眼、说、诵、思修。
依《辩中边论》,对一部经典各种各样的修持方式,包括书写这一部经也可以诠释“法师”,供养这一部经或者用这部经和他人结缘,乃至听闻这一部经,读诵,诵持等等,都在“法师”的概念里面。
下一篇:是否可以供奉半身佛像
佛经五不翻是谁提出的?五不翻指的是什么?
佛经五不翻是谁提出的?佛经五不翻是玄奘法师提出的。玄奘法师(602-664),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佛学翻译家和佛学理论家。他不仅以其丰硕卓著的译经成果在中国佛教史上写下了不朽的
唐代译经家义净法师简介
义净(635一713),唐代僧人、译经家、旅行家。俗姓张,齐州(今山东历城)人,一说范阳(今北京西南)人。他在唐高宗咸亨二年(671)由海路前往印度求法,历时二十多年,游历三十余国,带回梵本经、律
您会拜佛吗?规范的礼佛仪规
您会拜佛吗?规范的礼佛仪规每逢吉日,初一、十五,十方善信来到寺院拜佛。大众在佛菩萨面前郑重的许下自己的心愿。那么,您会拜佛吗?《普贤菩萨行愿品》十大愿王,第一大愿即是:礼敬
大雄宝殿的“大雄”是什么意思?大雄宝殿内有哪三尊佛?
常去佛教寺院的人,对寺院的大雄宝殿都不会陌生。那里是上香礼拜的必到所在。即便很少去寺院的人,也都听过大雄宝殿这四个字。不过,除了出家众以外,知道“大雄”是什么意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