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
什么叫作舍利,舍利和舍利子是同一个东西吗?
编辑:147小编时间:2022-12-01

 

佛教中,“舍利”和“舍利子”,概念是有所不同的。舍利,是梵语arira的音译,印度人用这个词指人的尸体。

在佛教中,僧人圆寂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都称为舍利。印度多采用火葬的方式处理遗体,火葬后将遗留的骨灰(舍利)收藏在容器中,埋在地下。稍高出地面的即称为塔,塔是高显的意思,和中国的坟类似。

藏舍利的容器,无论是金属的、石质的,有特殊形式,可以供奉在室内,也称为塔。这种藏舍利的塔就是中国宝塔的来源。因此在印度民族宗教中,舍利与塔,成为人们尊敬礼拜的对象,恰如中国人对于祖先坟墓的敬畏。

在佛教中,高僧大德生前剃下的发、剪下的指甲、牙齿、骨灰等,都是舍利。所以佛教中,有发舍利、爪舍利、牙舍利及相应的发塔、爪塔、牙塔等,都受到信徒们的尊敬。

舍利子,又名“坚固子”,是舍利中的坚固微粒。佛、菩萨罗汉、高僧大德等火化后,常在遗体骨灰(舍利)中发现坚固的、结晶的微粒(舍利子),或如珠,或如花,白色为骨舍利,赤色为血肉舍利,黑色为发舍利,也有因综合而成呈现为杂色的。至于舍利子的形成原因,目前在实验研究方面没有定论。依据佛典,舍利子是由僧人生前修戒定慧之功德结晶而成。

涅槃后,不仅留下身骨舍利,还留下了法身舍利——佛法。佛法是法身理体的表现,以佛经为载体流传世间。法身是金刚不坏且不生不灭的,犹如金刚石一般坚固而不可摧毁。佛的色身会示现无常败坏,但法身金刚不坏。佛教有一首《法身舍利偈》:“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意思是佛教的基本教义是缘起性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都会无常变异,不能常住不变。

佛的身骨舍利和法身舍利,常做同等看待,佛的色身舍利被视为法身舍利的代表。舍利和舍利子在佛教中受到尊敬和供奉,但佛教并不是把舍利子作为灵异之物去信奉,佛教认为舍利子是由于物质元素的因缘聚合而产生。佛教徒尊敬佛舍利和高僧舍利,主要是尊敬崇尚佛陀及高僧大德的功德、智慧与慈悲。

需要注意的是,《心经》中的舍利子是指佛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这里的“舍利”汉译为鹭鹭,“弗”为“子”,因其母之眼似鹭,所以称之为舍利弗,或舍利子。《心经》以观音菩萨和舍利子对话的形式展开,阐述如何“照见五蕴皆空”的佛法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