惭愧,是惭与愧的并称,即羞耻过罪之精神作用。《俱舍论》谓,自省所造之罪恶而感羞耻之心为“惭”,以自己所造之罪面对他人时引以为耻之心为“愧”。《大般涅槃经·梵行品》说:“惭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惭者,内自羞耻;愧者,发露向人。惭著羞人,愧者羞天,是名惭愧。”所以,惭愧就是对于自己不好的行为、心念,感觉羞耻,知道忏悔改正。
惭愧的力量非常大,这个惭愧心好比是推动船儿前进,反拨于后的海水,是将来进趋更高佛道的根本力量。《佛遗教经》说:“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惭如铁勾,能制人非法。”虽然犯了过错,如果知道羞耻,穿上惭愧的衣服,过去的暇疵仍然可以去除,显得无比的庄严。古人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就是强调改过的可贵。而知道惭愧认错,万恶的罪人也会被接纳原谅。
惭愧,是能拥护世间的二种善法,如《本事经》说:“二白净善法,能护诸世间,令不失人天,谓断及与愧。若无此二法,都不识尊卑,秽杂似牛羊,鸡猪狗等类。由有此二法,能了别尊卑,非如牛羊等,行诸杂秽事。诸有智慧人,成就二白法,常守人天趣,终不堕三涂。”
印扁大师自称为“常惭愧僧”,我们每一个佛弟子应该要常发惭愧心、羞耻心,要耻于自己有所不知,有所不能,无法担当很多的责任,耻于有很多不清净心。在《佛说孛经》里,提出人有十事可愧,即:1、君不晓政;2、臣子无礼;3、受恩不报;4、过不能改;5、两夫一妻;6、未嫁怀妊;7、习不成就;8、人有兵不能战斗;9、悭人观布施;10、奴婢不能使。
惭愧是“七圣财”之一,因为有了惭愧心,想到佛法没有兴隆,众生没有得度,就要更勤奋不懈,想到事业未成,德业未净,心越虚,头垂得越低,人格就越崇高。
《佛遗教经》说,人之异于禽兽者,是因为人有羞耻心;若无羞耻心,则与诸禽兽无相异也。今日的社会,有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有惭愧心,所以做坏事面不改色,大言不惭,不怕羞耻。如《新婆沙论》云:“若作恶时,不羞天者是无惭;若作恶时,不耻人者是无愧。”因此!今日社会教育,应教人培养有惭愧心,有了惭愧心,就容易教育诱导,使之有所作为,犹如鞭策良马,只要鞭子稍微一扬,良马见鞭影即知疾奔。这就是《佛说孛经》所说的“世倘有人,能知惭愧,是易诱进,如策良马。”
下一篇:生命的维系
佛教说的六道是哪六道?
六道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其中人道和天道为善道,这两道的众生造作善业多于恶业,乐多苦少。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属于三恶道,这三道中的众生所
农历二月初八是什么日子?释迦牟尼出家日
农历二月初八,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出家日,祈愿众生都能悟道解脱。释迦牟尼,佛名,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意译“能
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的区别是什么呢?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也是有史以来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修出来的惟一的佛。但是你会发现,我们在生活中听到更多的都是“阿弥陀佛”和“南无阿弥陀佛”,那么这两者有什么样的区
成实宗简介
成实宗简介成实宗,以成实论为所依之宗派。又作成论家、成实学派。为中国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宗祖为中印度之诃梨跋摩(梵Harivarman ),约生于佛陀入灭后七百年至九百年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