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不容易,然而语言又是人与人之间勾通的桥梁。因此,要能达到双方勾通的效果,说话就必须有要领,否则就会有“做人难,难做人”之苦。那么,要如何说话呢?
契理,就是上契诸佛之理。有的人见到老农老圃,就说如何种植稻谷菜蔬;见到商人,就说出一套生意经;见到工人,就说各种工巧技艺;这表示其说话能契合众生的根机。契机固然必要,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言论能够合理、也就是契合诸佛的道理使众生都能蒙沾甘露法味的滋润。例如:佛陀在世时,对调琴的琴师就以音乐为譬,教导众生如何不急不缓地调和自己的心性;对放牛的牧童就以牧牛为喻,化弟子如何驯服放逸的身心,使奥妙的教理都能贴切善巧地契入众生的心中、这是佛陀对至高至善的道理,能适合众生的程度,运用智慧,深入浅出地施予教化,可谓是“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
这是说所有的言论,要让别人能接纳领受。现在的社会中,老师的话,学生不接受;父母的言论,儿女反抗。…如何让别人接受我们的言说呢?《诸法集要经》说:“常说利益言,令自他安乐。”又说:“常以柔软语,爱念于群生。”这是说对众生要慈悲多说好话,不要吝于赞美。此外,即使说好话也要能适时适地,简洁透澈明了,让人生起欢喜心,而接受我们的美言。否则,有好话不能使人承意领受,岂不可惜!
“言而无信,如何立身?”所以,说话要有信用。《正法念处经》说:“若人无实语,小人中小人。实是法之阶,明中第一明。实是解脱道,财中第一财,救中第一救,是智者所说。…实为第一藏,王等不能夺。若实说之人,行到第一道。”我们一生说话童叟无欺,不虚伪,能让人相信我们的言说,人格必为人所肯定。
这是说我们所说的话要圆融,面面俱到,令人无懈可击。孔子教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告诉我们要慎言,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而随意发言,让人有讥讽的口实。什么话可以让大家接受、欢喜而不讥评呢?说“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的言论,则能不为人所讥讽。
总之,一个人若能做到“言必契理,言可承领,言则信用,言无可讥”,必是懂得说话艺术的人,懂得做人做事的人。
下一篇:修行之道
农历二月十五是什么日子?释迦牟尼佛涅槃日
农历二月十五,释迦牟尼佛涅槃日,简称佛涅槃日。释迦牟尼,意译“能仁寂默”,是开创佛教的教主。大乘佛教有三世佛之说,释迦牟尼是横三世佛的娑婆世界教主,又是竖三世佛的现在佛。
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一生简介
释迦牟尼佛,亦称“释迦文佛”、“世尊”。他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母亲名摩耶。“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其实他姓乔答摩,名悉达多,汉译为“一切义成”。悉达
持咒心得
修持经文或咒语分四个阶段:受,读,诵,持。1. 受:看了经文,看了咒语的功德,可以接受这个咒语,可以接受这部经书。能说出此经文、此咒语名称。而持经名,持咒名,跟持佛名一样,同样是功德无
腊月初八是什么日子?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腊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成道日。释迦牟尼出家后,曾多方寻访明师,以求大道。他见众多修行之人,或以草为衣,或不食自饿,或翘一足,或卧尘土荆棘之中,或拜日月,或事奉水火,心中大不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