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地藏经》时,应该要读出一种欢喜。地藏菩萨说,要是有人在三宝门中,种下一毛一尘的善根,地藏菩萨都会来救你。你看,欢喜不?应该欢喜。学佛人应该内心常生欢喜心。
真的学佛人,对人生,对生命,是充满着热情,以及感动。而不是死气沉沉的。以前有个修道人,在山上闭关,那有个老婆子就供养他。三个月后,老婆子就派她年轻漂亮的女儿去,然后跟她说,你去抱一抱那个修道人,看他怎么回话。她女儿就去了,修道人说“三冬无暖气,枯木倚寒林。”那个老婆子一听,就说,供养了尽然是个俗汉,把他茅棚给烧了。就是说修道人他没有开悟,是个俗人。不值得供养。
唐朝时,在历史记载,许多老婆子,很厉害,都是开悟的人。那这个修行人要怎么答才正确。他讲,自己已经心如死灰,对外在一切没有感觉。那老婆子觉得他境界错了,修行人怎么能如死灰呢。那要是太执着,还起男女之情,那也一样错了,这样子还是俗汉,俗情未了。这里面就需要功夫了。
修道人不能太枯燥,有的人一修,就很枯燥,觉得生活没有味道,班也不上,活也不干,到处跑道场,这里念念佛,那里闭闭关,都在消磨自己福报。那太热情了,只会去追求五欲六尘,那也是不对,就会越跑越远,也是不对的。所以修行,不好修。
真的修行人,要对生活充满着感情。有的人不修而已,一修就搞得自己鸡飞狗跳。心也无法安定。那有两种可能,一种急着成就,心太高了,想成佛作祖。第二个,人格是不够健全的。人格不健全的人,要修行,就容易着魔。
有的人通过参禅,或者通过持咒,或者通过念佛,想要得到殊胜的境界。如果人格很健全,那没问题。如果人格有缺欠,其中有个表现,就是特别排斥。
真的修道,不能特别排斥,越看不惯某些东西,你就越痛苦。修行不是逃避,不是躲避,也不是你去排斥某些东西。这样子修行,你一定会走弯路。有的人很排斥感情,说亲人都是冤亲债主,排斥钱,说钱是毒蛇。排斥社会,感觉太丑陋。总是,凡是有排斥,都不是修行人正确的心态。
要修行前,我们先把人格给健全起来,生命是可以赞美的,可以讴歌的,不是死气沉沉的。人生是美好的,人性是善良的,每个人都是佛,社会是积极向上的,恶人都他的优点。先要有这个思想,这样子我们的人格才能健全。
凡夫总是喜欢追求美好,善的,而排斥丑陋的,可耻的。那佛刚好相反,佛说,对于善的众生,我起慈爱心,对于恶的众生,我能起悲悯心。所以佛没有排斥的对象,佛的人格是健全的。
但要达到人格健全,是何等不容易。这就需要《地藏经》了。要学习地藏的精神,地藏菩萨也有看到众生的恶,但他能专门从恶中,找到他的善根,一毛一尘的善根。地藏菩萨说,我都会去救你。所以地藏菩萨内心,他救人,但他是法喜充满的。这才是菩萨的精神。
首先我们要接受法界的一切,然后去赞叹他。你看大地,不排斥任何东西,乃至人的尸体,粪便,垃圾,他通通不排斥。这就是地藏的精神。人不能想着,一切都是美好的,干净的。你想要最干净,那就是沙漠,没有粪便,没有污水,但沙漠确实寸草不生的。大地不排斥万物,所以大地能成长万物。
佛教能发展,就因为有地藏的承载万物的精神。尤其是丛林,丛林寺院,修行高的人也有,没有修行混饭吃的也有。那为什么寺院都能包容。这就是地藏菩萨讲的,众生有善根,他不舍弃众生,哪怕他犯错了,只要懂得忏悔,寺院都会留他。你说祖师不懂得对错吗?不是的,他懂得,但他懂得更高层次的,那就是超越对错的东西。那就是佛的善根。真的祖师,会懂得保护每个人的善根。
下一篇:《地藏经》中开示开智慧的方法
地藏经全文多少字?
地藏经全文有两万多个字。全经分十三品,原分为上下二卷,上卷由第一品至第六品,下卷由第七品至第十三品。而现今流行本分上中下三卷,主要是便利读诵。第一品至第四品为上卷,第五
学习地藏经的孝亲精神
中国人的孝亲思想固然值得称道,而佛法的报恩观念尤为值得赞许,因佛法所说的孝道并不逊于中国儒家,甚至还有超过的地方。不说别的,单以成佛来说,一般以为佛的成佛由修六度万行而
如何理解《地藏经》说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
问题:《地藏经·利益存亡品第七》中说“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地藏菩萨说,阎浮众生举心动
晚上读《地藏经》时感到一些怪事发生,该怎么办?
在晚上读《地藏经》时,感到有一些奇怪事情发生,如床莫名其妙地晃等,甚至会害怕,怎么办呢?这是一种很自然的事情,不要执著,也不要害怕,要有平等对待的思想。你白天念佛,晚上念佛,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