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
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六祖坛经》
当一个人想要消灾灭罪时,该怎么做呢?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行布施、做好事、造功德,这些都是修福。修福的人得了福报,但是他的罪业还是存在的。
那么,要如何才能将罪业消除?虽然可以借由有形的修福报、求功德来将功折罪,但是它能消除的罪业还是有限。佛经里教我们忏悔、认错可以灭罪,发心立愿也可以灭罪,最重要的,必须做到「但向心中除罪缘」。
发自内心的真心忏悔,认错改过,心中就能生起智慧。心中的罪业犹如冰霜,要仰赖忏悔的「慧日」才能化解消除。有一首偈语说,「罪业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一切的罪业本体是空,是由心所造,也要从这颗心去灭除。
当我们以一颗无分别心,不在有无上计较,不在对待上计较,不在善恶上计较,超越一切对待与善恶分别;就像每个人都有清净的法身,都有证悟涅槃的可能,那是没有时空的限制,没有自他的对待,没有生死的分别,泯绝罪福的对立,才能做到「各自性中真忏悔」。
忏悔也要如法,有的时候可以从事相上忏悔,或者借由佛事、诵经来忏悔罪业;如果进一步做到不带分别心,不带有无心的「无相忏悔」,就是真正的忏悔,那是可以消除罪业的。
所以《六祖坛经》的这段偈颂告诉我们,希望忏悔灭罪,除了修福、培福之外,还要自我观照,自我清净,只要你的心一清净,罪业自然可以一一忏除。
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五日刊于《人间福报》
原文标题:净心灭罪
摘自:《星云说偈3》
下一篇:六祖惠能与坛经
《六祖坛经》的心里实践
坛经的思想系统,虽用般若经,实则是沿袭如来藏的观点,用般若的空慧,实证真如佛性,即是明心见性。坛经中引用。《金刚般若经》者凡五见,引用《文殊说般若经》者一处。其目的是在证
《坛经》杂谈:被佛弟子误读误解的关键词“见性”
荡除迷信,弘立正信。回顾六祖言教,颠覆你对佛教的固有认知!六祖惠能开示宗旨:本宗“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此中的“见性”一词,是佛教第一关键词。太可惜,对于这个词,百分之九
略论坛经的明心见性
略论《坛经》的明心见性作者照贤,江西佛学院预科班学僧一、《坛经》的思想及其影响《坛经》中详细的讲了明心见性的问题。他一开始就把其主要思想归纳为:“菩提自性,本来清净,
如何才能将罪业消除?发自内心的真忏悔
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六祖坛经》当一个人想要消灾灭罪时,该怎么做呢?「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行布施、做好事、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