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虎丘园内,有一块顽石,关于它还有一个故事。传说,在晋宋时期,道生法师曾进入虎丘山,把石头聚在一起,对着石头讲《涅槃经》,讲到断除一切善根的人也能成佛时,石头听了也点头。这是成语故事“顽石点头”的出处。后来,这个成语用来比喻道理讲得透彻,说服力强,足以使人信服。
在这个故事中,能令顽石点头的道生法师,便是今天“高僧传奇”的主人公。然而,道生法师最初为沙门讲述这个观点的时候,受到了众僧的排挤,他们严厉地指责道生法师毁谤佛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位道生法师又是谁呢?
道生法师是晋宋时期的高僧。道生法师所处的时代,佛学上有三大思想主流,一是鸠摩罗什弘扬的“般若”学说,一是僧伽提婆所传的“毗昙”学说,还有一个是昙无忏宣导的“涅槃”学说。而道生法师的学问,正是集此三者之大成。
道生法师俗姓魏,大约七岁的时候,随竺法汰出家,跟随师父改姓为竺,称为竺道生,因其学问高深,被世人尊称为生公。竺法汰曾和道安一同跟随佛图澄学习佛法,佛图澄圆寂后,以师礼跟随道安。后来,道安带领慧远等人南下襄阳时,曾特地嘱托竺法汰,让他带领一队人前往南京、扬州一带弘法,使佛法教化,得以广布。
道生自小便跟随竺法汰修习佛法,受持具足戒后,他才离开熟悉的寺院与师父,前往庐山。
那时,慧远已定居庐山,他在庐山组织译经,大力倡导“毗昙学”的流传。“毗昙”是“阿毗昙”或“阿毗昙摩”的略称,意为“无比法”或“对法”,指佛教三藏中的论藏部分。在中国佛教史上,毗昙特指小乘系统用来解释“法相”的论著,学者把这类研究论著的学问称为“毗昙学”。
公元397年,僧伽提婆从庐山来到京师(今南京、扬州一带),讲述毗昙经义,道生也是当时听法的僧侣之一。随后,道生从京师出发,前往庐山,向僧伽提婆学习一切有部的学说。道生来到庐山的时候未满三十,和他一起学习的还有声名远播的慧远大师。
当道生在庐山专心修习毗昙学说的时候,鸠摩罗什也被迎请进长安。慧远与鸠摩罗什互通书信,常在信件中切磋交流,彼此结下深厚的法缘。
由于慧远的影响,身在庐山的道生北上长安,成为了鸠摩罗什的弟子。公元404年,道生从庐山来到长安,和他一同北上的还有慧观、慧严、慧叡等,他们后来都成为了鸠摩罗什重要的弟子。
在鸠摩罗什门下,道生主要学习大乘般若中观之学,同时参加了大、小品般若经的翻译工作。三年后,他从长安返回南方,经过庐山时,把僧肈的《般若无知论》带给了慧远。之后,他便返回京师了。
从长安回来以后的二十年,是道生思想逐渐成熟的阶段,他所提倡的佛性论,以及顿悟成佛的观念,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当时的王臣名士,对他十分敬重。道生从京师回来后,被邀请入住在青园寺。青园寺原本是晋恭思皇后建立的皇家道场,道生入住以后,这里改名为龙光寺。
公元421年,凉昙无忏在北凉翻译《大般涅槃经》四十卷,然而当时,中国南北对峙,昙无忏翻译的新经久久未向南传。身在南方的僧侣不曾得见完整的经卷。
公元429年,道生根据已有的佛性论,推导出“一阐提者皆可成佛”的观点。佛教把那些不具信心、断了成佛善根的人,称作“一阐提”。而此时,道生却说“一阐提也可成佛”,这可引起了当时佛教界内一场不小的风波。僧侣们纷纷指责道生,说他毁谤佛法,宣扬异端邪说,不可饶恕。道生受到众人的排挤,不得不离开京师。
几年之后,完整的《大般涅槃经》译本才传到京师。京师的僧侣们仔细研读这部新经,发现原来佛也是这样说的,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可以成佛,一切众生皆可成佛。这时候,京师的僧侣们重新接纳道生,并且比过去更加敬重他了。
传说,道生离开京师后,先行前往苏州虎丘,在那里,他把石头堆集起来,以石头为徒,独自讲述“一阐提皆可成佛”的理论。当道生讲说动情之处,竟令得顽石点头。不久之后,道生再次前往庐山,在那里专心注解《妙法莲花经》。不久,《大盘涅槃经》也传到了庐山,道又开始为其写作注解。
传说,当道生提出“一阐提皆可成佛”而为京师众生所排挤摈弃的时候,曾立下誓言:“假如我所说的,与经义相违背,那么就让人人厌弃的恶疾发生在我身上吧;若我所宣说的,与经义不相违,请让我死时坐在狮子讲座上!”
公元434年,道生在庐山精舍升座讲法,其讲法精妙无比,往往令僧众开悟。在法席即将完成之时,道生端坐狮子座,面目安详。座下僧众抬头观望,沉默了片刻之后,哭声响起,道生已然离去。消息传至京师,当初那些排斥他的僧众纷纷忏悔,信服其说。
道生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经义的集大成者,对中国禅宗思想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总结道生的思想时“禅宗的理论基础,到道生的时候已经具备了。禅宗大师们所作的,是把道生所提倡的,予以更加突出。”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上海玉佛禅寺
下一篇:文殊菩萨的故事——贫女乞斋
韦陀菩萨护法高峰妙禅师
问题:师父,今天是农历六月初三,恰逢韦陀菩萨圣诞,韦陀菩萨曾发誓愿“你若真修,我必护法”这是真的吗?本源法师:确实如此。韦陀菩萨为南方增长天王手下八将之一,也是四天王三十二将
莲池大师的出家故事
净土宗的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也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莲池大师在净土宗的祖师里,是唯一一个半路出家的祖师,三十一岁出家。莲池大师善根非常深厚,早年在家的时候,邻居有一位老婆
怀玉禅师十劫修行志在金刚台
唐代有一位怀玉禅师,他就是念《阿弥陀经》念了30万遍,每天念佛号5万遍。他是夜不倒单念佛。你看古人这种修行哪,那真是真修实干。这个怀玉禅师他就一生有一个愿:要上品上生,精进
打铁匠的逆袭,黄打铁念佛往生
宋朝的黄打铁,一个打铁的工匠,每天他的工作都很累。打铁,过去打铁手工的。这一天,有一个云游的师父路过他家门口,他请师父到家里面喝杯茶,这一念供养心,成就他成佛的因缘。师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