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素喜佛法,每至一地,必寻访寺庙。他在杭州任刺史时,曾筑西湖白堤,美名至今。
杭州寺院很多,名僧辈出。白居易听说有位僧人不居禅房,却住在树上,筑巢修禅,与鸟为伴,人称鸟窠禅师。白居易问明他的居处后,就出北门来到秦望山,果如人言,一棵高大的树上坐着一个和尚。
白居易高声说道:“禅师住处很危险呀!”
鸟窠禅师答:“我看大人更危险。”
白居易说:“我身为官员,镇守江山,何险之有?”
禅师答:“欲望如火,尘世如薪,薪火相交,人生无常,怎不危险?”白居易若有所思。
白居易换了个话题,问禅师道:“请问什么是佛法大意?”
禅师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不以为然:“三岁小孩都懂,何用你说。”
禅师答道:“三岁孩童虽懂这个道理,但到了八十高龄也未必做得到!”
白居易闻言,不禁肃然起敬。
点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老少皆知,极为平常,然而世上能够日日如此自省者又有几人?知之易,行之难!
下一篇:迦旃延尊者度化恶生王的故事
这三部经典,见证了惠能大师的开悟成就之道
农历八月初三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圆寂纪念日。 惠能大师以其《坛经》享誉世界。然而在其早期生涯中,却也伴随着艰辛漫长的求道之路。这其中有四个道场的三部经典,在大师闻法经历中具有特殊意义: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盲人摸象的故事在我国几乎妇孺皆知。佛陀为众比丘讲这个故事,就是让大家明白:认识佛法不能偏执于某个门派、某种观点。我国成语中有“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之说,与此相类。
寺庙为什么喜欢种银杏?佛珠变银杏的故事
很久以前,观世音在天国修道。一天,观音正端坐蒲团,闭目诵经,忽然间,一阵巨响,惊天动地,观音拨开云层一看,只见山崩地裂,洪水滔滔,瞬间,好端端一个大千世界汪洋一片。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法苑珠林》上说,求那跋摩原是罽宾国王子,属刹帝利种姓,二十岁出家,他机敏善辩、很有见识和爱心,崇尚美德和善行。于元嘉二年来到建业(南京),得到宋文帝的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