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禅师德高望重,赵州城的赵王非常尊敬禅师。有一天,赵王亲自上山来参见禅师,赵州禅师不但没有出门迎接,并且躺在床上不起来。禅师对赵王说:「大王!我年老力衰,没有力气起来接驾,请原谅。」赵王听了不但毫无愠色,反而更加恭敬,觉得禅师是一位慈祥的长老,回去之后,为了表达内心的敬仰,马上派遣一位将军送礼给禅师。
禅师听到将军送礼物来了,赶忙披搭袈裟到门口去迎接,徒弟们看到禅师的行径感到莫名其妙,就问道:
「刚才赵王来,师父躺在床上不迎接,他的部下来了,反而到门口去迎接,这是什么道理呢?」
「你们有所不知,我接待上等宾客是躺在床上,用本来面目和他相见;次一等的客人,我就坐起来接见,以宾主相见之礼待他,到客堂奉茶招待;对待更次等的客人时,我要到山门外去迎接他,用世间俗套出门来迎接啊!」
曾经,苏东坡自以为了解禅的妙趣,认为佛印禅师应该以最上乘的礼来接他,却看到佛印禅师跑出寺门来迎接,终于抓住取笑禅师的机会,说道:「你的道行没有赵州禅师高远,你的境界没有赵州禅师洒脱,我叫你不要来接我,你却不免俗套跑了大老远的路来迎接我。」
苏东坡以为禅师这回必然屈居下风无疑了,而禅师却回答一首偈子说:
昔日赵州少谦光,不出山门迎赵王;
怎知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
佛印禅师认为,赵州不起床接赵王,是因为赵州不谦虚,而非境界高;而我佛印出门来迎接你,你以为我真起床了吗?大千世界都是我的禅床,虽然你看到我起床出来迎接你,事实上,我仍然躺在大千禅床上睡觉呢!你苏东坡所知道的只是肉眼所见的有形的床,而我佛印的床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大广床啊!
赵州禅师把客人分成三等,我们做的是哪一等人?世俗排场的逢迎,就表示我们身分的高贵吗?以本来面目相见,也许才能真正见到金山的无量光相,遨游在三千大千世界的禅床。
盲人摸象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盲人摸象的故事在我国几乎妇孺皆知。佛陀为众比丘讲这个故事,就是让大家明白:认识佛法不能偏执于某个门派、某种观点。我国成语中有“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之说,与此相类。
宋文帝问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法苑珠林》上说,求那跋摩原是罽宾国王子,属刹帝利种姓,二十岁出家,他机敏善辩、很有见识和爱心,崇尚美德和善行。于元嘉二年来到建业(南京),得到宋文帝的接见。
愚人食盐的原文和译文及道理
从前有个愚人,到别人家里去做客,主人设宴请他,他嫌菜肴的味道淡了。主人便在菜里加了点盐,他尝后觉得味道鲜美好吃。便心里想:“菜的味道之所以很好,是因为有了盐的缘故。加那么一点,味道就变好了,如果更多加些呢?味道一定更美!”于是,他便空口大把大把地吃起盐来,不但没有尝到美味,反而丧失味觉,口也被盐烧坏了。
马鸣菩萨抵亿金的故事
公元二世纪,北天竺贵霜王朝的迦腻色迦王雄才大略,威猛无比。他听说中天竺摩揭陀国土地广大、物产丰足,并且有一位辩才无碍的比丘智慧绝伦,于是便派遣军队攻打摩揭陀国,一路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