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检验自己是不是真的在修行?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一切都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一切都从自己的心内求。这是一个真修行的标准,也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
佛法也讲“心外求法是外道”,那你说外道是不是在修行呢?是在修行,但是他不是真修行。他所积累的无非就是一些表面的功夫。
如果我们以“心内求法,一切问题都从自己身上找”这样的一个原理,你每天所经历的事,所遇到的人,都是在成就你,都是在帮助你,都是在完善你。这样我们过一天,就叫慧命增长一天,这个生命是非常有意义的。
如果我们不懂得开启这种慧命,那我们这个身体的生命是过一天少一天,你越活是越没有希望的,但是如果你在修行了,你越活越有意义,越有价值。
我们每个人的修行环境都不一样。不管是跟家人相处,跟同事相处,跟亲戚朋好友相处。
修行的核心是与人打交道。你要经过不同的合作,不同的人格,要把自己消融掉,让自己的棱角全部磨掉,磨成一个与任何人都能组合,都能合作,都能配合的人。那你的格局就非常大了,而且你自己也会过得舒服。所以,学佛的人,时时都要想让别人过得舒服一点,你才会舒服。
每件事情发生以后,都要找到自己可以提升的空间。当然外在他人也会存在问题,你只是明白就好,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可以提升的空间。而且呢,还要多去做事情,因为经过做事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习性、功夫。
一个真修行的人,他不会太计较得失的问题。他不会执着这个结果而去做些事情,只会觉得每天无非就是做自利利他的事情。如果没有因缘做事情,那我们好好听经闻法学习;有机会利益大众的时候,那我们就放下,好好为他人服务。
不管是福报跟智慧,都要经过行为才能转化出来。你坐在那里想一想,功德是不会生起的。如果有大福报,可以为大众做事情,护持三宝或者加入到弘法利生的团队,这样就能让我们的生命体现最大的价值。
真正给众生最大的利益是什么呢?就是点亮人家的心灯,让我们活出洒脱自在的模样。大家聚合在一起,凝聚成一股力量,然后用这种团队去感化更多的人,唤醒更多的人。
真正会修行的人,无事不是修行。如果你不会修行的,你发生再多的事情,都是在抱怨,在怪他人的不足,眼睛总是看到别人。这样的话,你受了再多的伤,吃了再多的亏,对你来讲价值都不大。如果能明白吃亏是福,那你本身从吃亏的过程当中,得到的比失去多,你才能感悟到这样的道理。
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利他就是真正的利己”,你能明白这样一句话,实际上你就与道相应。
当然,修行根据不同的阶段,我们的侧重点会不一样。刚入佛门的人是要建立正确的知见,以听经闻法为主。教理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然后用这个教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行为。
一定要解行并重,那才是真修行。有些人教理不听,就盲目地做,最后做了一身的烦恼,这样的话,反而会对佛法失去信心;有些人就偏重教理,整天在那里嘴巴讲讲,而自己的行为没有规范起来。这样都是偏颇于一边,唯有解行并重,才是真修行人。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是我闻报德寺
下一篇:诵读佛经应从中明了法理,了悟心性
布施时用这三种心,成就各自不同的果报
用什么心来布施更殊胜?多数的人知道布施可以得到富贵的果报,所以他去布施。其实布施,也可以治好自己的贪心跟吝啬,变成一副良药。如果布施能有菩提心和智慧的心所摄持的话,那所
没有时间或者身体不舒服可以不诵早课吗?
问题:师父,每天在家念诵早课,如果有一天,没有时间或者身体不舒服,诵不了了。道悟法师:诵不了,就诵不了。你这个一天两天,或者说确实是身体出现了不舒服状态,然后你不去做这个早课,这
为什么在家居士不能做蒙山超度?
善信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为什么在家居士不能做蒙山超度呢?经文里写者四众弟子都可以的啊,请师父开示。觉火法师答:阿弥陀佛!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佛法里也非常重视清规戒律。例
修行需松紧适中,自律才是中道
人生短暂要珍惜,学佛修行要精进。可是,怎样才算精进?三个月磕十万大头、不开悟不起身,可现实却困难重重,做不到怎么办?其实,即使做到了这些,也不一定就是精进,做什么事都别忘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