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经》云:夫九窍者,在天为九星,在地为九州,在人为九窍。九窍之炁不正,故曰受邪。
所以人身在世禀‘炁’受生,故受斗星之牵引大矣。
《因缘经》云:斗七星开其七窍。七星降七童子,以卫其身。七星之气结为一星,在人头上,去顶三尺。人为善者,其星光大而明;为恶者,其星暗冥而小。善积则福至,恶积则灾生,星光坠灭,其身死矣。
有此天人交感之影响,故"本命之星"其光朗耀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吉凶祸福。
《北斗经》 :老君曰:北辰垂象,而众星拱之,为造化之枢机,作人神之主宰,宣威三界,统御万灵,判人间善恶之期,司阴府是非之目,五行共禀,七政同科,有回死注生之功,有消灾度厄之力,上至帝王,下及庶人,尊卑虽则殊途,命分俱无差别。
人常言说,我不信,故无有,果真如此吗?
《太上北斗二十八章经 》:昔汉明帝游终南山,见一女人,身着素衣,披发跣足,端然坐石不起。
帝曰:朕为天下兆民之主,卿是何人,见朕失仪?
女子答曰:吾是昊天玉皇帝车之臣,北极七元掌籍之星,君是何人,教吾施礼?
帝龙颜失色,稽首拜谢:朕为兆民之主,不遇真仙,今幸得遇,稽首再拜 。
人中之极莫过帝王,而帝王之性命皆属于天司,何况我等?
故,任尔富贵,只缘身前,一旦归无,浮沉谁主?
...
帝又问元君曰:三界之中,蠢动物类,尽是元君管局,朕为人民之主,还属上仙管否?
元君曰:诸天列仙,天罗星帅,吾籍管之,何况於汝乎!
元君曰:吾非一圣,乃七人也。二星官者,是斗中注人间善恶星官,名号左辅右弼之星。
帝曰:七星何名?元君曰:一名贪狼,二名巨门,三名禄存,四名文曲,五名廉贞,六名武曲,七名破军也。
既知交感之神,统辖有司,那么修奉陈情,又是如何来行为?
《七元经》:......北帝七元真人下降人间,检句罪福,凡人每醮,求解灾厄,即得吉,无不利。
昔在大罗天,九气紫微天宫时,天尊为众人解释苦难的原因,天尊说"受苦众生 造恶非善,广结冤雠,多行不足,财交弗明,不敬天地日月三光,呵风骂雨,欺神灭像,瞒天昧地,亵渎圣贤,不敬父母,叔伯六亲,奸盗邪淫,不忠不孝,非礼非义,断绝往来恩路,不敬五谷,秽污遭贱,不行正道,大斗小秤,明瞒暗骗 横言曲语,白日咒诅,怨天恨地,不恤己身,不修片善,天不容,地不载,致生恶毒,多起瘟疫,多招讼非,轻重难逃,故作事因,得此苦报,恶难临身,无处解释" 正由于人们的种种恶行恶念,导致的不正之气侵害了我们的身心,使得厄难降临,所以"踊跃忏悔 悔过愆尤"是必须也是最直接的途径。在九月九日,列星本命之前,以灯应星,以诚感召,真诚发露,忏悔自己的错误,并立誓改正不犯,就能令星光朗耀,加护我等。
《二十八章经》:
元君曰:吾上管诸天列仙,中管五岳四渎鬼神,下管地府幽灵酆都狱卒,三界之中,胎卵湿化,尽属吾管,一日一夜,万死万生,贫穷下贱,上下贤愚,鬼神劫数,长短增延,劫杀死伤,狱卒囚徒,龙神行雨,五谷成败,寡病四民,山河水陆,皆过北元案中三千六百曹君,一日一夜无差,天地无私,善恶自然。
元君再语帝曰:九月九夜夜半子时,朝元拜法,付常皈依吾法及传教世间,化治天下人民等众,开度饿鬼、畜生、胎卵、湿化等,及囚徒地狱,一切苦难,系九月九夜注籍罪福,此是北斗帝车高真定其簿书,注人衣食、福绿、贫富、贵贱、奴婢、杂使等类,皆从此月定录注籍,善恶无差,吾说此经教法,生灵鬼神万民四生饿鬼等众,天下人间国王大臣军庶一切等类,若依吾法朝拜九夜,吾在元宫端详注选南方列仙,随愿所生,定其分毫;若求道法,天道闻之,便应所求;若求衣食官爵,便得百福千禄,自身道炁长存,万物自然。
元君再语帝日:此之九月九日九夜,遇夜半子时,若人至此月此日,自身合家清斋行道,清洁素裳冠履,百和名香砂素表章,奏拜三三之次,各随愿所陈披宣,吾在七元宫中端目视之,天宫金阙门下,有左右年直月直日直时直天一真官、天官直事,获时与此人合奏何事,披露何言,疾速判断善恶,定其分数,生人增加寿算,福禄自然,子子孙孙,代代相承,亡者生天,出离苦趣,受生善道,若求名利,随其高下,若雪冤雠,送冥府泰山府判,送速报司对照,天地无私,若有一王朝斗盖之,一国四方宁静,八表来朝,五谷成熟,果木茂盛,万民无争,乾坤佑之,星辰恭敬,若有清静道心朝斗盖之,坊境无诸魔难,此人虔诚积功,朝拜一二三年、二九之年,九玄七祖超生善国,见存获福。
如此殊胜赞叹之方法,非我周纯白个人创造,乃天尊教化,我仅依经教而言,使得大家明确方法及坚定信心。
但愿大众人人得信此法,个个依教而行,每每解释栽秧,日日喜乐太平。
从巴利佛经中的“arahanta”看老庄之“圣”
提要本篇将南传佛教巴利佛经中的"arahanta"(汉译:阿罗汉)与汉语"圣"进行了系统对比研究:分别穷尽分析了它们在《老子》、 149次、郭店楚简《老子》12次,共有8种不同含义。"araha
览胜王屋山
王屋山,天生地出有自然风光,更因其道教文化的衍盛而闻名于世。这里道教文化为特色异常浓郁,被尊称为"道教天下第一洞天",曾吸引一批批高道名士在此修炼,如司马承祯、玉真公主、
明太祖给道官的敕文
明代礼部设道录司管理道教。道录司道官有左右正一、至灵、演法、玄义。最近读书,看到了明初国子祭酒宋讷为明太祖拟的道官敕文:左正一道不可名,而能从道,庶于道学得正一焉。非
西医生学《周易》之心悟:论中医脉学中寸口脉“三部九候”的重大意义
内容摘要:《周易》博大精深,可谓千古奇书;是部超巨系统理论著作。"凡大医者必识《易》",本文作者通过学《周易》心悟;阐释了中医脉学的精华的"三部九候"的重大意义并为"中西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