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个人的归类分析,学茶人大致分为了
1、学会喝茶
2、学会泡茶
3、学会挣钱
从这个分析出发,学喝茶的人群其主要精力放在茶品的甄别上,这一部分爱好者无视或者说轻视冲茶的形而上学,执着在农学茶品的理化及感官指标中,在学习累积两三年后顺利进入"喝一口茶就猜茶评茶"的装逼阶段,这类人群往往有一定经济能力或自诩社会经验丰富。
与看起来"理性"认识茶的路数不同,学会泡茶的人群中一大半是社会闲散妇人,他们无视或忽视茶汤滋味更注意自己的仙子茶服和茶桌上是否要撒一些花瓣,另有部分极精英型茶仙子,厌恶了国内茶艺中所表现出的三流影楼气质,毅然决然的投入到了台式高级装神弄鬼中去了,器物上由于出自精英阶层故而用具的质地和审美有了较大提高,从红高粱式的热闹走入了性冷淡风的清凉境界,相对的也由于精英的累赘包袱,使得他们难以放下姿态亲近茶汤,从他们的口中若说出如"茶汤鲜爽,滋味醇厚甘甜"是难以启齿的,他们更多的表达方式是"忽略滋味的差异,用心体会这泡茶的能量,感受下茶汤在冲击你的经络,通畅你的膀胱,看出汗了,打嗝了,排毒了(特别是申时)。
在一组茶客们学习完了六大茶类的评判和掌握一些判断经验后,他们的学习状态就意味着结束了,接下去是爱好者是出入各大茶城茶会,拿出自带的专用杯幽幽的喝完主泡给添加的茶水,风轻云淡的来上一句"杀青不足,焙火太轻,是三百年老树绝不是三百五十年古树茶";
二组部分仙子则因学会摆造型翘兰花指后他们的学习也结束了,日常更多的是在用紫砂壶翘个兰花指还是用瓷盖碗翘个兰花指中打圈圈,即使偶然有人发觉茶汤滋味本身的重要性,也由于时下冲泡重意(仪)不重味的大势下,面对寡水清汤的茶杯略一忖思、疑惑,旋即就回到了兰花指的大军中,高端的仙子由于得到了"神秘"的传授,并不轻易吐露茶评,茶前的冥想,茶后的闭目微笑,成了她们结业的标示。
当这些实战派、造型派、灵修派的茶修完成后,他们绝大部分人选择的又是殊途同归的一条路——贩售这些茶知识(或美名传承下去)换取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国货——人民币。
至此可能许多人认为茶的学习就圆满了,殊途同归和光同尘嘛,但这仅仅是小学阶段的分科学习啊,那么在上一步呢?在上上一步呢?在这些学习中或放大农学意义上的茶,或神话人文学范畴的茶,而我并没有看到将这两门初级学科融合并真正有将茶汤反哺自身的学问(这学问绝不是口头的程序),或许是大势的不成熟造就了茶师们不能冷静反观,或许茶道中的自然应以道家自然而然、日常而然的方式体现反哺,那么忙于走秀感恩的茶师们自然就领会不到了。
"心力"在茶的学习中是注意力,持续力,创造力的最好表现,以我今日看到的一场茶剧来说,意境设计的还算妥帖,演员水准则有待提高,但令人灰心的是结束后演员们只关心意境及程序,完全忽视了自身在刹那间所承担的角色,茶道终究当以一杯茶汤打动人心。
每次吐槽前我都是思如泉涌,临到笔头则恍然有‘滴嗒"已尽之感,略述我心中的茶道"孰是茶道之精神,陆子谓"精行俭德",栽培之精,采摘之精,制作之精,保藏之精,择物之精,冲泡之精,以此精神连贯实施即行也,以精行之法约束自己则谓之俭,诸法皆备则可以见德矣"
笑谈、谈笑。
丙申大伏
周純白 /书于海上黄庭
下一篇:龙的传人与龙文化
《道德经》版本、译本源流
武当山仙境问道 太极湖泛舟养生
武当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太极湖是一片承载山与水浪漫对话的净土。腾讯旅游在2010年末组织免费游武当山-太极湖活动,带领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达人来到这个历史与现代交错的地方
宗教古籍的保护与整理迫在眉睫
宗教古籍泛指1911年以前,内容与宗教有关,以各种文字书写或印刷的古籍。宗教古籍记录了各宗教的教理教义、修持方法、戒律规范、法事仪轨等等,是各宗教立教传教不可或缺的宝贵
假日短途观光日盛 记者带你游道教名山
青岛新闻网2月8日讯 新春佳节,近郊旅游渐渐成为人们度假的重要内容之一。春节期间,记者在莱州市的几处旅游景点看到,选择短途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在走亲探友的同时仍然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