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再一次来到国家宗教局培训中心参加2013年全国道教界代表人士读书班的学习,心情非常高兴。通过一周培训班的学习,特别是聆听了领导、专家、教授、学者的授课辅导,更是耳目
一新,获益匪浅。下面结合自己的领悟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做"爱国爱教"之士
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是加强教风建设的必须条件,而其主要途径就在于坚持不懈的进行学习。即要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深刻地认识国家的大政方针,明确新时期道教教职人员的职责;学习《宪法》、《国家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自身的法制意识,提高懂法、守法、依法管理道观和依法进行宗教活动的水平;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升自我的道德水平;学习道学经典、 承办的江苏省道教自学考试大专培训班,首次尝试将道教传统的丛林制度与现代的教育体制结合起来,将传统的修学方法与现代的教育手段结合起来,强化道观的教育功能,以此为纽带,探索出一条独具道教特色的人才培养途径。此次的尝试使我们在做"传道"之士的征途中迈出了坚实一步。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班的学习,我们收获颇丰。回去以后,一定要进一步咀嚼消化,加强理解,努力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务工作实践中去,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弘扬道教慈同齐爱的优良传统,认真执行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积极开展并热忱投身"教风创建年"活动,争取教风建设和平安和谐宫观建设取得新成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润州道院供稿
下一篇:阴真君长生思想略述
二十四治访道记:天师道鹤鸣山治
鹤鸣山又称“鹄鸣山”,是早期天师道二十四治之一,并且地位相当高,因为这座山传为太上老君封张道陵为天师的地方,后世尊称“道源”。唐末五代高道杜光庭(850–933)在《洞天福地岳
从余杭龙泉观看道教的兴衰
题余杭县龙泉观四回山一面,台殿已嵯峨。中路见山远,上方行石多。天晴花气漫,地暖鸟音和。徒漱葛仙井,此生其奈何。这是唐代中晚期诗人张祜游余杭龙泉观的时候写的一首诗,那么,龙
清代全国各地的全真道传戒活动
从满清嘉庆年间(西历1796年)算起,至清朝统治终结(1912年)的116年内,有载的全国各地道教全真宫观的大小传戒活动共有二十八次,在八仙宫举办传戒有四次。1797年嘉庆二年,陕西三圣宫传
文井古镇 ——道教名镇的发展嬗变
元末明初,文井西河岸(马桑溪岸)掘有一口井,古井周围多为文姓家族集居,故将此井取名为文井。明末清初时,在文姓家族聚居地开始逐渐形成一个小场,遂称为文井场。文井镇以场为镇、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