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发扬道教精神 保护生态环境 福利人类
编辑:147小编时间:2022-12-30

 

发扬道教精神 保护生态环境 福利人类——道教对世界环境保护的主张

一、导 言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宗教,是在继承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主要是道家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它的历史非常悠久,从东汉顺帝(公元126—144年)时正式创立教团算起,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道教的思想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支柱之一。它与中华传统文化浑然交融为一体,但又具有自己的风骨与特色。犹如汪洋和大海。中国传统文化是浩瀚的大洋,道教文化则是这大洋中的一片辽阔的大海,道教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有着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它的许多思想和观念,经千百年的延续阐发,已经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都不同程度地含蕴着道教文化的因素。

正是道教这种深厚的文化根基及其深远的社会影响,才使它经历两千年的光阴流逝却一直绵绵弘传。道教至今仍然是中国的五大宗教之一,并在海外华人社会中保持和传承着.其宗教义理也早已超越了汉语的界限,对世界发挥着广泛的影响力。据我们近年初步统汁,现在全国道教(未含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已经正式对外开放宫观庙宇一千余处,有常住修持于宫观庙宇的教职人员万余人,还成立了全国性的道教组织中国道教协会,此外还成立了省(市)县各级道教团体一百余个,并开办了中国道教自己培养青年教职人员的几所宗教院校,发行了许多专门从事道教宣传的书和刊物。广大教务人员积极献身于弘扬道教精神的庄严事业,联系各方信众,发扬道教优良传统,净化人心,福利民众。

道教也和世界各大宗教一样,在其宗教意识形态中有其系统完整的宇宙观、人生观、道德观和终极追求;但又因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有其鲜明的特色。简而言之,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尊道贵德:道教基本经典 》(成书于昏公元六世纪之前)写道:"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在合符自然规律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我们认为,必须在全人类的心灵深处培植起道性自然无为的信念,并身体力行,才能根本解决世界的生态危机,才能给人类带来永恒福祉。

  • 第九届道教音乐汇演将在武汉举行
  • 无锡道教音乐馆开馆
  • 丹江口市副市长任新华调研武当山道教学院和净乐宫
  • 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就中国道教发展提5项建议
  • 世界合唱比赛:民间合唱演绎中国道教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