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一个典型的多神信仰的宗教,在道教的神仙体系里既有像太上老君、玉皇大帝那样的先天尊神,也有八仙、妈祖等后天得道的仙真。
通过影视作品或者游览道观,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神仙的造像都是慈悲庄严的形象,然而有些神仙的形象则是比较丑陋恐怖,如北极四圣的天蓬元帅三头六臂,赤发,绯衣,赤甲,跣足;第一护法神王灵官:面目凶恶,红脸膛, 额头上还有一眼,三目圆睁,锯齿獠牙虬须怒张;文运之神魁星神:赤发蓝面、怒目獠牙,右手持朱笔,左手拿墨斗,右脚踩大鳌鱼的头部,左脚向后踢起北斗……
在众多神明之中,也有一位面相凶恶却非常受世人尊崇的神仙——钟馗。他被奉为赐福镇宅圣君,具有驱邪除祟的神职,同时还是道教唯一的“万应之神”,既是门神又是冥神,要福得福,要财得财,老百姓有求必应。
根据《唐逸史》及《历代神仙通鉴》等典籍的记载,钟馗是唐朝初年终南山人士,他的长相较为奇特,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
正所谓人不可貌相,虽然钟馗相貌奇丑但是却才华出众,且为人刚正不阿。先天元年,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登基那年,钟馗来到长安考试,由于发挥出色,被考官列为贡士之首。殿试时却因为样貌被奸相卢杞进献谗言,失去了状元之位。性格刚烈的钟馗不甘屈辱,一怒之下撞上大殿柱子而亡。皇帝感念其性情刚直,赐予他进士绿袍下葬。
唐皇李隆基在一次骊山讲武后,偶患脾病,久治不愈,睡梦中见到一只小鬼在宫殿里偷了杨贵妃的香袋和自己心爱的玉笛。李隆基正在惊恐之时,忽然又出现了一只大鬼,这只鬼面目丑陋,头上戴着乌纱帽,脚上穿着官靴,只见他捉住小鬼,三两下把它吃进肚子里。唐玄宗问那大鬼的来历,那鬼声称自己是曾经落榜撞柱而死的钟馗,感激皇帝当初对自己的认同,立下誓愿要除尽天下妖邪。
李隆基醒来之后不久就病愈了,他命画圣吴道子画了钟馗的画像放在寝宫,并封钟馗为赐福镇宅圣君。后人据此有如下描述“昔吴道子画钟馗,衣蓝衫,革敦一足,眇一目,腰笏,巾首而蓬发,以左手捉鬼,以右手抉其鬼目。笔迹遒劲,实绘事之绝格也。”
钟馗的事迹流传到民间之后也成为普通百姓争相供奉的门神,他也被赋予了趋吉避凶的神职。
“钟馗捉鬼”成为历代文人墨客争相创作的题材,由于钟馗是一位“要福得福,要财得财,有求必应”的万应之神,因此文人在创作钟馗画像的时候都会使用不同的元素。
道教的画像一般是钟馗天师手持青锋七星剑,因为剑身嵌有寓意北斗七星的七颗神钉,故称此名,道教认为北斗七星具有无上法力。同时画像上一般都会出现一只蝙蝠,据传说这只蝙蝠在钟馗降妖除魔的时候会在前方引路,成为钟馗的先锋官。
民间将钟馗画成身穿官服,头戴乌纱帽时,他是一位镇宅赐福的门神;当画中钟馗手持元宝时,他又成了财神;手中拿着判官笔时,又成为了文圣;手拿医书时,又成为了药神……尤其是到了传统节日端午节时,人们都争相购买钟馗的画像,用来辟邪避瘟,同时还寄寓了迎福祯祥之意。
《燕京岁时记》记载:“每至端阳市,肆间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或绘画天师钟馗之像,或绘画五毒符咒之形,悬而售之。都人士争相购买,粘之中门,以避祟恶。”
《绩溪县志》有云:“端午日”,户悬蒲艾以辟邪。堂悬朱符,挂钟馗,瓶供榴花,蜀葵之属。
《曲江县志》:五月,五日为“端午”,包粽子,出菖蒲、艾叶、稔花,洒雄黄酒,以御毒虫。书符,挂钟馗像,以辟邪厉。
钟馗作为道教和民间信奉的万应之神,除了有驱鬼辟邪的愿望以外,也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下一篇:返回列表
什么是斋日?是每个道教徒都要重视的日子!
斋日,是在特定的某一天、或祖师圣诞、或斋醮科仪,道教徒必须严格按照道教仪范,所规定内容行事的日子。我国古人在祭祀前,必须清洁身心,戒慎行为,诚敬乃事,这样才能有感神仙,达到祭
道藏版本那么多,到底该读哪个?
在历史上,道教曾经多次编纂“道藏”。“藏”字的本义是储存东西的地方,道教使用这个字原来指的是存经书的处所或容器。《上清太上八素真经》说:“后圣李君…上登上清,受书为金
道教法事中,法师如何将章奏送达天庭?
符法本来是道法的一个组成部分。道教的法术,十分厌杂。举其大类、有祈禳、考召、杀伐(收捉邪魅凶神)、治病、变化、济度幽魂。每一类中又可分成若干小类。凡患灾、患病问题较
道教“教祖”是谁
道教教祖,张道陵(约公元34-156年)沛国人(今江苏丰县)。据载,张道陵曾任东汉的江州令,终觉无益于年寿性命,于是弃官归隐,修炼长生之道。在繁阳山他得到了《黄帝九鼎神丹经》。后又率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