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道门
什么是功过格
编辑:147小编时间:2022-12-29

 

功过格是道士用来自记善恶功过的一种簿册。善言善行为“功”,记“功格”;恶言恶行为“过”,记“过格”。《太微仙君功过格·序》曰:“修真之士,明书日月,自记功过,一月一小比,一年一大比,自知功过多寡。” 功多者得福,过多者得咎。道教以此作为道士自我约束言行、积功行善的修养方法,体现了人的行为善恶自有报应的思想。

功过格的具体使用方法是将日常行为中的各种善行与恶行,分别给出相应的分数,用分数来判断善恶的程度。每日进行自我反省,把自己每天的行为与相关项目进行比对,给善行打上正分,为恶行打上负分,分别记入功格或过格,只记载数字,而不注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每天都要作出记录,月底作一小计,每月一篇,装订成本,以后每个月都要重复这种做法,年底再将功过分数加以总结。以清初的《太微仙君吕纯阳祖师功过格》为例,这本功过格把日常行为分成伦常、仁爱、劝化、敬慎及节忍五类,之下还有分类,各有功格和过格,并按事态轻重分订一功(过)至一千功(过),甚至无量功(过)。

功过格的各种功和过的规定,其特征就是仁民爱物、忠君孝亲、崇信三宝(道、经、师),它是道教伦理思想的体现,也是宋明以来中国古代道德价值标准的反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