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忏,又称为礼忏,就是礼拜诸神高真,忏悔自己的一切罪业。拜忏也是道教宫观的主要宗教活动。跟诵经一起,称为“经忏”。也叫“诵经拜忏”,所以可见拜忏活动,是比较常见的科仪。
早期道教(天师道)就是用《三官手书》。一般人疾病缠绵,就拜进《三官手书》,忏陈自己的罪业,希望得到神明的赦宥,减轻通过,从而获得福祉。
道教中的“拜忏”有很多种。一般常用的是《三元灭罪水忏》、《玉皇宥罪锡福宝忏》、《净土忏》、《十王忏》、《朝天忏》等等。
宝忏有二种组成形式,一种就是忏文和诸天尊圣号;一种就是忏文和经句,但在拜的过程中,哪位祖师的宝忏就在经句后加这位祖师圣号。《宝忏》中称诵天尊圣号,是“唱”和“拜”的形式,唱的同时一句圣号一跪拜。通过逐一拜诵诸天尊圣号以求忏悔,故称之为“拜忏”,拜过之后再反回来吟诵。
道教的宝忏有很多品类,日常忏悔用的最多是《玉皇忏》。这部宝忏是天界雷部辛天君所演,共分十段。即启忏、赞叹、除罪、断障、消灾、集福、满愿、成真、结意、回向。从这个排列来看,首先是表明礼忏的斋意和赞叹神的功德,继而除罪断障,以达到通过忏悔布而获得消灾集福,满愿成真的目的。
《初真戒说》云:“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十恶等业,愚迷执着,娇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禁止,永不复起。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十恶等业,愚迷执着,娇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皇经注解》云:“忏,自陈己过,愿永灭此恶;悔,懊恨前非,愿自改图,即罪人自首也”。
学道之人,在于积善成德,积功成圣。人生在世,都难免会犯错误的。身口意三业,是不能避免的。如果不及时忏悔,那么罪业就会累积。久之,则厄运来临。所以修行就要经常忏悔自己罪业,或者对神明,默默忏悔。或者请道长,转经礼忏。
下一篇:返回列表
道教五供养之花供养
日常祈祷神明,称之为供养。所谓供养,是道教独有的仪轨、仪式。最基本的供养是五供养(香、花、灯、水、果),还有十供养等。供,是奉献、给予的意思;养,是护持,扶助的意思。供养者,以下
什么是斋日?是每个道教徒都要重视的日子!
斋日,是在特定的某一天、或祖师圣诞、或斋醮科仪,道教徒必须严格按照道教仪范,所规定内容行事的日子。我国古人在祭祀前,必须清洁身心,戒慎行为,诚敬乃事,这样才能有感神仙,达到祭
北斗七元君画像中,为何有一位总是回首往后看?
自唐朝开始,便有供奉北斗九皇星君画像的惯例,尤其到了宋朝和明代,推崇祭祀北斗法门,更是多样化,其画像多不胜数。但一点还是相同,就是北斗九皇星君或者北斗七元君图中,一定会有一
道教供灯的意义和功德
生人禄位旧时又叫长生牌位、长生禄位,家中父母或亲朋好友们身体抱恙,可安立消灾延生禄。为自己、为家人、为恩人等皆可延请。道教中的长生禄位,不仅神照万里,行道礼诵,位居灵坛,